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严复生平大事记

1854年严复出生于今福建省侯官县中医世家,后因为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放弃科举“正途”,于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毕业。

1877年赴英国学习海军,系统的接受西学教育,1879年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880年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1890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抗击外来侵略。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1901年应邀请赴天津主开平矿务局事,任该局总办。1902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先后翻译了《国富论》《论法的精神》等西方经典著作。1905年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任复旦公学校长。

1909年被派充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福建省顾问官,1910年任资政院议员。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严复担任首任校长。

1915年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袁世凯死后,严复避祸于天津。1921年严复在福州逝世,终年67岁。

——根据冯保善《严复传》等整理

从上述严复生平经历中提取两条及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
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今宜改武科为艺学,令各省、州、县遍开艺学书院。”康有为此说旨在(     
A.传播西方艺学知识B.提高民众识字水平
C.扩大变法阶级基础D.探索启民富国道路
4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指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原理,以为智育之原本”。据此可知,梁启超旨在(     
A.批判传统文化B.推行维新变法
C.发起民主革命D.推动思想启蒙
6 . 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观点,极力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海国图志》中他提出了不少关于政治、经济、法律的改革方案。例如,漕运改革政策、盐政改革政策、治水政策等。这说明魏源(     
A.要求变革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B.找到解决清朝统治危机的办法
C.企图借西学和改革来拯救时弊D.呼吁时人全面引进西学以救国
2023-07-08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调研(一)历史(必修)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博望通西域之役,其功在汉种者有三:(一)杀匈奴猾夏之势:……张博望首倡通月氏结乌孙之议,卒以断匈奴右臂……及孝武末世,遂至匈奴远遁……自今以往,如有能继博望之精神以对于外种者乎,则世界之历史,安见为阿利安种人(注:白人)所专有也!(二)开欧亚交通之机:……盖中国希腊两文明种之相接近实起于是,是黄种人与阿利安种交通之起源也。……而沟而通之者,实始博望,博望实世界史开幕一大伟人也。(三)完中国一统之业:……遂开滇池,达交趾,卒使数千年为国屏藩。虽其事不专成于博望,而创始之功,实博望尸(注:掌握)之。

——梁启超《张博望班定远合传》,1902


(1)根据材料,归纳张骞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依据材料及结合所学评析梁启超观点。
2023-06-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54年日本翻刻了魏源的《海国图志》60卷本,“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争相购读……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日本学者井上靖《日本现代史》)但是在清朝,1842年首次刻印后到1852年仅有2个版本,1866年后才被翻印。这一现象说明,19世纪40﹣60年代(     
A.西学还没有受到国人普遍关注B.日本幕府比清朝更加关注西学
C.两种遭遇反映了中日制度区别D.中日甲午战争结果早已经注定
9 . 有学者评论道,鸦片战争以严酷的事实“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这一代中国人是从地理学开始去了解西方的政治、社会、历史的。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下列项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B.《天工开物》
C.《徐霞客游记》D.《海国图志》
10 . 如表为晚清介绍世界地理科学知识及各国历史的著作情况统计(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编撰者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   陈逢衡
书名《四洲志》《海国图志》《康輶纪行》《瀛寰志略》《英吉利纪略》

A.朝廷迫切需要了解夷情以应对变局B.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传统王朝意识
C.官绅士人以传播世界地理知识为己任D.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夷夏观念
2023-05-2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段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