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徐继畬在西洋地图集的基础上,于1845年撰成《瀛环志略》二卷,后又广泛“荟萃采择”中西文献资料,并于1848年在福州刊刻了《瀛环志略》十卷。在著书过程中,他通过广泛接触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医生等,并询问福建当地航行外洋的舵工,掌握了大量资料。据此可知,徐继畲(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B.践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D.推动了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
2 . 理解开眼看世界。
2023-09-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15·纲要上第15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3 . “天朝上国”的惰性太强大了,失败很快成为过去,刚刚醒来的雄狮打了个哈欠又睡着了。中国辜负了林则徐、魏源的一片苦心。这表明(     
A.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障碍
B.传统文化根深蒂固阻碍中国向西方学习
C.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海国图志》启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
4 . 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将“foreignaffairs”译为“夷务”;1895年,林乐知等人增补的《增广海国图志》中将“foreignaffairs”译为“交涉事务,洋务,外务”;到1908年,颜惠庆在《英华大辞典》里将“foreign”翻译为“外人,异国人,客民,侨民,外国人”。这些翻译的变化体现了(     
A.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D.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
2023-03-2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源著的《海国图志》直到1852年增补为一百卷时才正式提及日本。而国人在仇视日本的同时,不得不重新审视日本和重新评价自己,清算自己的自大心态。这一转换始于(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023-02-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陈晓飞说:“这是近代中国最具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之一,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和思想的新风尚,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先导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声。”其中的“救国思想”指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实业救国思想D.提倡民主与科学
7 . 如图为近代某历史文献及其部分主张。由此可见,该文献表达的重要思想是(     
A.变夷为夏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自强求富D.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2023-02-1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这表明魏源(     
A.迈出了建设近代海军第一步B.具有加强海防抵御外患的思想
C.提出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2023-02-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魏源主持编撰的《海国图志》出版于1842年以后,在东亚地区流传甚广,其“师夷长技”的观点不仅催生出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还启发了日本“和魂洋才”与朝鲜“东道西器”思想的产生。这可用于说明(       
A.东亚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B.《海国图志》启迪了东亚地区的近代化
C.东亚新旧势力之间的妥协合流D.东亚对西方的学习已经深入文化层面
10 . 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物生活年代言论
魏源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严复1854-1921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今之称西人者,其命脉云何?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李大钊1889-1927

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庶民的胜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并简析有识之士的共同之处。
2023-01-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