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徐继畲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变化最能反映当时
A.国人由鄙视西方转向崇洋
B.中国由朝贡体制转型为近代外交
C.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受冲击
D.统治者对西方的态度从对抗到和解
2018-12-25更新 | 143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练习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近代国人曾描述世界时局:“以势较之,如中国已能自强,则可似汉、唐之驭匈奴、西域、吐蕃、回纥;若尚未能自强,则直如春秋战国之晋、楚、齐、秦鼎峙而相角。”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高涨
B.民族国家观念有了迅速发展
C.对世界的认知发生变化
D.传统外交观念无力应对现实
3 . 晚清时期,黄遵宪的诗不仅广泛展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章炳麟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倡言民族、民主革命。这反映了
A.民国政府推行言论自由政策
B.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近代国人民主意识日益提升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不断深化
4 . 某一著作被史地学家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巨著”,该著作最可能是
A.《四洲志》
B.《华事夷言》
C.《海国图志》
D.《孔子改制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前,国人认为西学是“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鸦片战争后,魏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这一变化表明
A.有识之士对西学的态度渐趋务实
B.师夷长技成为社会共识
C.清王朝对列强的恐惧感逐渐增加
D.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动摇
6 . 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畲被罢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归宿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缺乏革旧鼎新的政治胸怀
B.书中作者的观点与时政要求不合
C.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
D.作者的个人经历影响统治者对其的信任程度
7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016-11-27更新 | 4804次组卷 | 14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课堂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