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春秋战国       ②唐朝       ③清末民国初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
2020-03-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和船,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鸦片战争后,他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认为中国不如西洋,但他请朋友不要给别人看信。林则徐不要别人看信是因为
A.要保证抗英措施的机密性
B.担心受到传统士人的议论
C.对清朝统治阶层感到失望
D.避免挫伤军民的战斗热情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的中国,可以说几乎是西方化的世界。其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充满了西方化。对于这种状态,很多人有了争论,人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问题: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

其一,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的改革;其二,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不足虑,需翻身;其三,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

——摘编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原文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5 . 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对后世影响很大,书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林则徐主持编译这本书,对当时禁烟运动的现实意义有
①了解西方列强国情   ②寻求御敌的策略   ③维护中国司法主权   ④宣传商战的主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尽管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魏源、徐继畲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就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三代政治”之“遗意”。洋务运动期间,介绍西方议会政治、民主政治的著作逐渐增多,同时人们也已认识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必要,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一些洋务知识分子或早期维新思想家还主张以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取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到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不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也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进行过介绍。20世纪后,民主与科学得到进一步传播。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理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对民主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思想主张的概称。
(2)根据材料四,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
2019-1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份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

材料三   “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1925年3月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   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不论高揭什么主义,只要你肯竭力向实际运动的方面努力去作,都是对的,都是有效果的。……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1)材料一中的作者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思想?
(2)材料二应是哪一派别提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政治实践在社会上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先生晚年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提到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材料五宣扬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5)通过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前期思想领域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2019-11-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份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9 .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求强国之路.向西方学习。下列认识和结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开始是由地主阶级发起的
B.经历了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C.背景与列强对中国侵略有关
D.结果找到了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他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西方兵器制造技术
D.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