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康有为“上皇帝书”便说:“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心态,一直到今天都还不失其代表性。依照这种心理发展下去,革命便成了唯一的“救亡”之道。一旦“革命”登场,政治(包括军事)力量便必然上升到主宰的地位,而文化力量则退居于无足轻重的位置。长期的“革命”最后是许多人相信“政治是决定一切的”。

革命是以政治暴力改变现状,其效果是直接的,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革命可以摧毁旧政治秩序,并建立新政治秩序,但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引自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为了救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哪些西方的“真理”来改造中国?
(2)康有为提出“全变”主张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办法以实现“全变”?
(3)结合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史实说说材料中的“旧政治秩序”和“新政治秩序”分别指什么?
(4分)孙中山为建立“新政治秩序”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你怎样理解“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
(5)谈谈你对“政治是决定一切的”这一观点的认识。
2018-10-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甲午

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遭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在制度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道略上开辟了向国外学习的现代化之路。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仿效与探索相辅相成。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言,它,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近代的中国在帝国的黄昏中醒来,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逐渐踏上了蜕变与新生的历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历史逻辑,即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

材料二在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救亡和启蒙一直是两个突出的课题。二者是何关系?

1986年,李泽厚在《走向未来>创刊号上发表题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的论文。他在文中指出,五四时期,“启蒙性的新文化运动”与“救亡性的反帝政治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一拍即合”、“彼此支援”、“相碰撞而又同步”。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严峻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再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

李泽厚“救亡压倒启蒙”的观点遭到了学术界的普遍批判。王元化认为,“把启蒙和救亡看成全然相克是不对的”。金冲及指出,“从根本上说,是救亡唤起启蒙,还是救亡压倒启蒙?我想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丁守和也谈到:“救亡唤起启蒙,启蒙是为了救亡。戊戌时期是这样,五四时期也是这样”。杜文君进一步强调,“救亡压倒启蒙”说歪曲了中国现代思想史的主题,改写了中国近代的全部历史。彭明认为:“把马克思主义排斥在科学和民主之外,排斥在启蒙运动之外的看法,是很不全面的。”李良玉更是直接指出,“不是救亡压倒启蒙,而是救亡是启蒙的逻辑发展,是它的必然趋势。”

—郑永年《中西方启蒙的差异》

(2)近代中国的救亡与启蒙究竟是什么关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018-07-16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3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庚子事变后,为挽救统治权的危机,避免迫在眉睫的主权危机,朝廷谕令施行“新政”立宪,开启政治体系内的调适性变迁,走君主立宪路径来建构现代国家。日俄战争的结局带给朝野立宪战胜专制的共识,新政立宪遂成时代潮流……作为变革反对者的朝廷守旧派遭受重创,恪守祖制拒绝变法已无市场,慈摇太后等戊戌政变的刽子手很吊诡地成为戊戌变法六君子的遗嘱执行人。
宪;(二)改革兵制,训练新军;(三)改革学制,提倡新学,派遣留学生;(四)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谕令施行“新政”立宪的背景。
(2)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说:“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根据材料二中清末新政内容,谈谈你对托克维尔这句话的理解。
2016-12-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郑州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