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对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之争,认识错误的是
A.大体上局限在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层面B.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D.经过论战,顽固派彻底放弃了他们的保守观念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一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二: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宜就,二者斯强矣。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这三样目的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哪四个政治派别的观点?
(2)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3)以上四种不同的政治派别分别掀起了哪些运动?
4 . 近代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抗争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二分析李鸿章与康有为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他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中“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册

(1)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共同点。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材料三内容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

6 . 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书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仪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而能超衰振弱者”
7 . 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李鸿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