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中受到了一次不大的冲击。堂堂天朝竟败在了“蕞尔岛夷”手下,着实使君臣们为之一惊。但这场战争毕竟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峰回路转,化作阵阵水沫,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君臣们仍然在自圆自足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昏昏睡去。

﹣摘编自沈渭滨《困厄中的近代化》

材料二:“中体西用”正是在中国的大门被强行打开不久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社会思潮的出现,正说明一些中国人改变了“夷夏之防”的旧观念,提出了如何学习西方的一种战略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阶段,“中体西用”的提出者们只好在维护“中体”的大旗下学习“西学”。如果没有“中体”作为皮,则“西学”之毛亦无所依托。当时除了“中体西用”,还找不出别的更好的口号来。

﹣摘编自王双印《“中体西用”思想的制约与甲午之败》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各方人士包括维新派知识分子、朝廷及地方的开明官员,如梁启超、孙家陈宝箴、盛宣怀等人,都突破了洋务派对“中体西用”的解释。他们认为洋务派的变法仅“是变事耳;只向西方学习器械、技艺,尚未学其根本,若要改变中国积弱积贫之现状,必须“尽弃旧习,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对“体”进行变革的要求。

﹣摘编自刘长生《“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突破“中体西用”思想的原因。
2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四次翻译高潮。其中,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对西学的翻译。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思想、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等被翻译输入。这次翻译高潮(     
A.根源于近代政治制度变革B.促进了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
C.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D.体现了全盘西化的历史潮流
3 . 19世纪晚期,晚清学者陈虬在《经世博议》中说:“夫科目者,人材之所出、治体之所系也。今所习非所用,宜一切罢去,改设五科:曰艺学科;曰射;曰算……曰西学科,分光学、电学、汽学、矿学、方言学、化学六门,试以图说、翻译。”据此推知,这一主张(     
A.促进了西学传播渠道的有序化B.说明科举考试的程序亟待完善
C.遭到封建统治力量的全面抨击D.迎合了国内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4 . 下表呈现的是冯桂芬和张之洞的思想主张。由此可知,他们的主张(     
主张出处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张之洞《劝学篇》
A.适应了实业救国的需要B.冲击了盲目排外的思想观念
C.弥补了洋务思想的局限D.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75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陆续访购西书数十种,厚聘西士,选派局员,相与口述笔译。主要为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等编,固属关系制造;即如行船、防海、练军、采煤、开矿之类,亦皆有裨实用"。上述翻译活动旨在(     
A.批判传统文化B.实现自强求富C.促进政治转型D.变革选官制度
6 . 奕䜣在奏折中说:“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要趁洋人乐于帮助,将外洋各种机利火器实力讲求,以期尽窥其中奥秘。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推动思想启蒙;B.宣扬维新救国
C.鼓励学习西方D.实现富国强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五四时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的西方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摘编自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到洪仁玕拿出“与番人并雄”的《资政新篇》,再到洋务派办洋务的实践,这些探索从侧面反映了(     
A.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世界潮流B.西学东渐的影响日深
C.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迫在眉睫D.封建统治已濒于崩溃
2022-07-1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变化主要缘于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B.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C.向西方学习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D.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2022-07-06更新 | 56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达标测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初,清政府将《西法类编》《德国陆军操典入门》等书分发给各营,将书中兵法、军器、测绘、数学等内容统统规定为必学内容:并将世界地图、亚洲东部地图、沿海口岸全图等,也“一体购印颁发,不时翻阅”,“指勇丁以为精通门径”。清政府此举(       
A.贯彻了民主与科学精神B.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窠臼
C.实现了教育制度的变革D.挽救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