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事件
观点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辛亥革命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概括材料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任选表格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
2 .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了翻译馆。下表为翻译馆刊行译书的部分著作。这主要表明当时(     
类别代表著作
采矿《开煤要法》
地理《地学浅释》
机械《汽机发轫》《汽机新制》
化学《化学鉴原》《化学分原》
物理《声学》《电学》

A.洋务派抵制西方文化侵略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D.自然科学取得了突出成就
2023-01-0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呈现的是冯桂芬和张之洞的思想主张。由此可知,他们的主张(     
主张出处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张之洞《劝学篇》
A.适应了实业救国的需要B.冲击了盲目排外的思想观念
C.弥补了洋务思想的局限D.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恭亲王奕䜣于1862611日奏请设立“京师同文馆”。下表《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


材料二   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

——孙家鼎《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综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同文馆课程设置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洋务派对近代企业的看法,据表可知洋务派官员
李鸿章事可归民办者忌官办。西洋理财书言之甚明。即外国公司亦听民自为,官亦未尝过问也。多一分官费,少—分民利。
左宗棠惟须招商办理,给予便利。一经官办,则利少弊多,所铸之器不精而费不节。
A.重视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B.放弃了中体西用的原则
C.支持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D.关注近代企业管理模式
2021-01-06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