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维新变法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9.5%

——摘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查》
(1)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汉时期上述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给中国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世界秩序观”,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于是,自由、平等、立宪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下表体现了建国后的户口制度变化
时间
户口制度具体规定
1958年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或学校的录用证明

1984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户口。
1990年
“农转非”政策放开,全国出现了大量集中性办理城镇户口的现象。

(3)据表格概括建国后户口制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最早接触博物馆的概念,始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最早一批觉醒的中国人。随着中西方往来的日渐频繁,清廷派出官员、士绅、留学生等一些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到欧美、日本亲身感受博物馆,并把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着强国富民的抱负,对博物馆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博物馆……以开民智而悦民心”。1905年,随着南通博物苑的建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诞生。之后各城市创办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相继出现,如保定博物院、天津博物院、江西教育博物馆、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根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录,到1920年,全国博物馆已经达到27所。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促进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第一个大发展时期。194911月,党中央首先在文化部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统一管理文物博物馆事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征集运动,空前地扩大了馆藏。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逐步完善,各高校纷纷成立博物馆学专业,与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一并为各文博单位输送人才。国家文物局、各地区文物主管部门相继组织各类文物培训班。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搞好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1996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从2008年起,全国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分析历史著作中高频率名词,对历史研究有一定客观意义;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某些主观个人的意识倾向,不尽合理。下图为对历史学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年》高频词的统计结果(字体大小与出现频次正相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7-12更新 | 3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阅读关于收录介绍近代西方译著方面的两本重要书籍统计信息表。这一变化反映出
A.维新运动推动了民众解放思想B.对西方社会的学习更为主动
C.“中体西用”的思想得以改变D.社会转型推动向西方的学习
2022-02-27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仿真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革命的“中国之行”

革命——除旧,犹意布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说文解字》载,“革”意为“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命”则指由命令而产生的秩序。《尚书》云:“殷革夏命”。《周易》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1)《尚书》与《周易》中的“革命”之意当是
A.观念变迁   B.王权易手   C.篡逆谋反   D.生产变革

材料二   1890年,王韬著《重订法国志略》时,因受日本影响,首次用了“法国革命”一词。该书只有三处涉及“革命”的文字,分别是“定四疆畛域,如革命前”“定法国界,较之革命以前差为袤广”“法国自革命以来,全欧战斗二十余年”。其著中称:“(法国)共和之政,其为祸之烈……古今悖乱之事,固未有甚于此者也。顾迹其祸之由来,不能和众而得民心,自恃居民之上,而好恶不与民同,怨之所及,足以亡身”。


(2)王韬批判“法国革命”意在
A.奉劝天子勤俭奉公   B.标榜本人忠君爱国
C.怒斥法人大逆不道   D.规劝君主顺应民意

材料三   1903年,邹容于《革命军》中道:“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3)归纳并提炼上述三则材料中对“革命”认识的异同。

材料四   据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一书中的统计:19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文献中“大乱”与“革命”两词时常混用,但从总体上看,1900年前“革命”一词的使用次数极少。1919年,“革命”一词的使用频次开始以指数曲线上升。1921年“革命”一词的使用有880次左右,1923年增长到近2000次,19261927年,其使用次数更是达4000次以上;与之相对的是,“维新”“改革”“改良”等词的使用频次被“革命”逐渐抛在身后。1949年,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至21世纪初,“革命文化”一词开始广泛使用。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含义变迁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据研究统计,从1844年至1898年,提出变局论的人不下80人,其中有明确身份的68人中包括主持清朝国政的王公大臣3人、督抚大员8人、一般京官9人、中下层地方官13人、使领参随人员4人、早期维新思想家在内一般士人24人、商人与无科名者7人。由此可见
A.向西方学习已成社会共识B.清政府积极主张变革图强
C.士人群体已出现变局意识D.维新派阶级基础十分复杂
2021-06-03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是近代中国两个时期翻译出版图书统计情况,材料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
A.新式出版业发展迅速B.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
C.实用主义思潮的消退D.科学技术近代化的完成
8 . 下表是部分近现代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康有为变法思想的不同认识。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部分近现代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康有为变法思想的不同认识情况统计

A.并未冲破中国儒家思想的束缚B.得益于西方传教士的思想熏陶
C.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D.反映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020-05-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新式学校的典型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咸丰九年,时任翰林院编修郭嵩焘奏请设立外语学院以悉夷情,到奕等上奏“统计全局”之议,提出“查与外国交涉事件”中“语言不通,文字难辨”的难题,同文馆终在1861年1月准奏开办。同文馆聘请西人仅教习八旗子弟外国语言文字,“不准传教”,同时嘱汉文教习暗中稽查。同治五年(1866年),总理衙门奕等人奏请同文馆在已有英、法、俄三馆之外,增设一馆,专习天文、算学,招生对象不限于八旗子弟,而是扩大到满汉举人,五贡生员,以及正途出身五品以下京外各官,延请西人教习。

——摘编自徐旖瑶《近代中国洋务思潮论争始末——以知识精英为研究视角》

材料二 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五曰文献科,各国语言文字附焉;六曰武学科,水师附焉;七曰农学科,种植水利附焉;八曰工学科,制造格致各学附焉;九曰商学科,轮舟铁路电报附焉;十曰医学科,地产植物各化学附焉。

——摘编自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同文馆开设的背景并分析其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上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否定京师同文馆的理由。与同文馆相比,京师大学堂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中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的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具有哪些特征?
10 .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这一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据《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18 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他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其思想已经冲破了君主制的束缚,主张共和政体。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 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设立实业部, 保护和发展工商业。……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 的“公民道德”。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