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2年上海《申报》创刊50周年,报馆借机延请各界名人对最近50年世界及中国的变化进行一次总结,梁启超应邀撰写了《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的文章。

梁启超把近五十年的中国人的进步历史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到同治年间借了外国兵来平内乱,于是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很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所经过时间,比较的很长——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恰值欧洲大战告终,全世界思潮都添许多活气,新近回国的留学生,又很出了几位人物,鼓起勇气做全部解放的运动。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第二期”与“第三期”的主要思潮。
(2)请提炼一个主题或一个关键词概括材料中五十年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并结合史实加以阐释。
2022-02-09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历史试题
2 .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士大夫耻言洋务”;而到了同治时期,像理学大儒李鸿藻、徐桐等人也在打探西洋的消息。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
A.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天朝上国"观念已被抛弃
C.洋务运动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D.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3 . 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上帝已经赐给我们一位品质高贵、方在青年的君主(指查理五世)作我们的领袖。这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新希望。……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文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2020-08-07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班)
4 . 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说:“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这实际上说明
A.传统夷夏观有一定的突破B.林则徐是一个坚定的抵抗派
C.古代中国军事技术的先进D.士大夫具有天朝上国的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C.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2018-08-15更新 | 481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5届广东广州市海珠区高三8月摸底文综历史试卷
6 .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2017-08-04更新 | 6656次组卷 | 8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冲刺复习专项训练试题(二)
7 .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 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8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016-11-27更新 | 4804次组卷 | 14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