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前后,以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为理论基础的历史进化思想发展起来。龚自珍在《五经大义终始论》等文章中提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晚清的知识分子
A.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B.已经超越“中体西用”的思想束缚
C.受到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D.开始质疑和批判儒家传统思想体系
2 . 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行事“相反”是指
A.抗击英国侵略者B.设立译馆,翻译西学
C.虎门销烟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 .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则徐虽有世界眼光,但他怕清议指摘,以致他后来虽又作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即抱着旧观念空发议论的官员)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倘若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呢?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是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他们怕清议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概括材料,谈谈你对蒋廷黻认识的看法。(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09-21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时把关题-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每课重点知识把关题】
4 . 针对对外贸易,林则徐明确表示:“弼教明刑,古今通义。譬如别国人到英国贸易,尚须遵英国法度,况天朝乎?”但是若把“未犯法的各国商船与英吉利一同拒绝,是违抗者摈之,恭顺者亦摈之,未免不分良苦,事出无名”。据此可知,林则徐
A.强烈要求收回领事裁判权B.具有相对灵活开放的外交理念
C.完全摒弃了传统华夷观念D.主张严格管理在华外国商人
5 . 19世纪上半期,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President”(今译为总统)所用的译名有多种:头人、总理、国主、酋长、邦长、大统领、皇帝等。这表明当时的知识分子
A.没有摆脱传统思维习惯影响B.固守“夷夏之辨”的旧传统
C.不认同西方的近代政治制度D.对西方政治制度见解不同
6 . 鸦片泛滥后,林则徐曾前往汉口等地实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经济的萧条和行商店铺的艰难处境,迅速得出鸦片输入独占市场破坏商业经济的结论。这种认识(  )
A.具有保护利权意识B.体现对统治基础的维护
C.推动商战思想形成D.揭示了国内市场的广阔
7 .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依据多份英文报纸,主持翻译出《澳门新闻纸》。其中绝大部分是亟需了解的夷务或军情,但也有英国女王宫中女官名单与薪水、菲律宾农业、秘鲁公司招股、彩色地图印制法、南北极探险、船只保险广告等非紧要内容。由此可知,当时
A.林则徐试图更全面地了解外部世界
B.国人已突破天朝上国的观念
C.翻译英文报刊的工作较为主观随意
D.林则徐关注到西方政治制度
8 . 19世纪上半叶,耶稣教传教士马礼逊的中文教师,每次去授课的时候,身旁必须随带一只鞋子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子的,而不是去教书的,毒药是预备万一官府查出,可以自尽。清朝防范国人接触西方思想的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B.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犯
C.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D.专制统治下民众怯懦
9 . 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
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一味逃避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10 . 某历史学家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林则徐(       )
A.是倡导“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B.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2019-11-13更新 | 126次组卷 | 30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20课 西学东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