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842年,耆英任两广总督期间专折上奏美利竖立国大概情形,并将基本情况大体上说清楚了。他还奉道光帝之命,查阅《万国地理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A.意识到师夷长技刻不容缓B.推动西学开始输入中国
C.摒弃了传统华夷秩序观念D.试图了解世界真实面貌
2 . 鸦片战争结束后,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变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但士大夫阶层认为这是“用夷变夏”或“以夷变夏”。这说明当时
A.政治体制变革提上日程B.中体西用思想遭遇抵制
C.中西思想融合成为必然D.外部世界引起士人关注
2021-12-02更新 | 862次组卷 | 1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林则徐曾致信英国女王称“通商已久,众夷良莠不齐,遂有夹带鸦片,诱惑华民,以致毒流各省者。谅贵国王向化倾心,定能谕令众夷,兢兢奉法。但必晓以利害,乃知天朝法度,断不可以不懔遵也”。此举意在
A.借助外交平等维护主权B.禁止中英通商危害经济
C.严控鸦片恪守天朝法度D.批判英国对华武装侵略
4 . 运行了近二百年的大清王朝,已经磨合为一个按照固定程序运转、沿着既定轨道前进的机器人,不论是沿海的战事、还是某地的歉收、四时的祭祀等,都有规章可循,哪怕是前所未有的难关,也会纳入既有的惯例中去处理。该材料反映出
A.清政府体制的成熟与先进性B.主流思想具有灵活性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正确性D.开眼看世界的必要性
2021-11-25更新 | 440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林则徐主张抗英,大部分人支持,当他提出要学习外国的时候却招来朝野上下一片“汉奸”骂名,此后的魏源、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背过“汉奸”的骂名。上述人物被骂成“汉奸”,是因为他们一致主张
A.实行君主立宪制B.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C.建立民主共和国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6 . 1841年,丁拱辰《演炮图说》、郑复光《火轮船图说》、汪仲洋《铸炮说》各书相继刊行,是近代中国最早参酌西方技术的船炮专著;嘉兴县丞龚振麟甚至仿英国火轮战船并参酌西洋《车轮船图》,制成人力推动齿轮激水的战船。这些事件表明
A.时势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学B.洋务企业开始发挥实际效益
C.西方军事技术已经广泛输入D.当时中国炮船技术进步迅速
7 . 成都某中学高二学生为参与某一课题,专门查阅了《四洲志》《天演论》《革命军》《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庶民的胜利》等系列文章。据此推测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A.探寻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B.聚焦近代中国救亡思路嬗变
C.考证中国近代重大政治变革D.浅析近代中国科学发展路径
8 . 据统计,从1840年到1861年,在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历史地理方而的翻译著作.这些著作基本上向国人呈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世界形象。此时,中国士大夫所看到的西方文化是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坚船利炮”的练兵制器技艺、“天文算数”的自然科学、“以商贾为本计”的经济制度、“凡事会议而后行”的政治制度等西方近代文明。这些著作
A.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国人传统的夷夏观
B.体现了士大夫从西方社会视角否定封建制度
C.表明人们欲以西学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说明国人已经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
9 .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魏源、姚莹等为代表的“经世”派士人研求农政、刑名、典章制度、河工、漕运、盐法、币制、战守、边防、舆地等“实学”,以求“经世致用”。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士人
A.奠定了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B.提倡研究和学习西方科技
C.力图为现实的危机寻找出路D.主张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10 . 1840年3月,美国商人因担心英国侵略中国会影响其在华贸易,要求林则徐准许美国商船及时完成进口交易,林则徐则在其批复中说“尔米利坚并非英夷属国,何至一闻该夷不许船来之……甘听英夷指挥,不敢贸易.天朝官府正喜得以省事”。这一言论表明林则徐
A.对西方认识尚不够全面B.揭露了英美狼狈为奸的实质
C.外交应对举措有理有据D.试图利用美国力量制衡英国
2021-09-25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