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层面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ー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传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

一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一这就是结论。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的重大事件。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东西方才开始第一次真正的文化交往,也只有这次交往,构成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文明之间的第一次真正实质性接触。传教士传到中国的文化主要是“天学”,即西欧的宇宙论。此外,还有历算学、几何学、解剖学、光学、医药学、地理学等科学技术知识和三棱镜、自鸣钟、炮弹制造、玻璃制造等器物和实用技术,也有音乐、绘画、建筑、宗教和哲学知识的传播。这些知识的传入,弥补了中国科学技术重实践轻理论的不足,起到了开拓中国人眼界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军《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材料二   传教士在把西方科学文化传到中国的同时,也把一些中国的儒家经典及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风土人情、政治制度的见解及研究成果以书信、笔记和书籍的方式介绍到欧洲,使中国的历史文化、宗教哲学、典籍制度、礼仪习俗等大规模地、系统地传入欧洲。……中国高度发达的文明、古老发达的伦理观念、儒家的治国理论引起了启蒙思想家的强烈兴趣,他们在这里发现了另一个人类优秀文明。启蒙思想家们从抨击封建制度和教权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文化加以吸收和利用,成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食粮。

——王军《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传教士东来的原因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文化现象的不同
2020-12-2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复旦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容闳被称为“中国留学之父”。他决心“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富强文明之径”。1870年,他向曾国藩提出了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计划。曾国藩与李鸿章联名上奏获得批准。1872年,包括詹天佑在内的第一批官派留美学生从上海启程。在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遣送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然而,在守旧派官员的反对下,清政府做出撤回留美幼童的决定。

最早提议派遣留欧学生的是洋务派领袖沈葆桢。1875年,沈葆桢委派福州船政局法籍顾问携带5名船政学堂高材生赴欧游历。1876年,李鸿章派遣7名淮军军官赴德国留学。此后,清廷共派出80余人赴欧留学,多数学习海军。他们提出“造材异域”,通过向欧洲国家派遣留学生,求得其知识技术,进而达到“自强”的目的。

——摘编自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一1949)》

材料二 甲午战后,朝野上下同感通过日本学习西洋文化是中国的最佳出路。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557人。留日学生以读速成科和普通科为主,多学政法专业,学习理工科者较少。由于不少留日学生在新思想的影响下,成立了一些以“排满反清”为目标的革命组织,清政府开始调整留日政策,对留日人数和资格水平作出限制,1906年后,留日热潮逐渐消退。

——蒋凯.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 在20世纪初期大批中国青年涌向日本的刺激下,一些美国外交官和政府中的“中国通”认为,“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将因为这方面付出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可能的收获,进而控制未来中国的发展”。鉴于清政府的财政状况,少数美国人士认为,退还庚子赔款也许是一个“伟大的办法”。美国国会即于1908年通过一项议案,决定将其在军旗下获得的部分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作为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用于扩张精神上的影响。1911年,作为留美预科的清华学堂正式成立,从而又兴起了留美教育浪潮。

——摘编自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公派第一批留学生留学欧美的原因。与19世纪晚期留学欧美相比,20世纪初留学日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8年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时代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