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想尖锐冲突的当时,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就很注意从传统中汲取自卫和反击的力量。他们把从先秦直到清末,肯面对事实、肯作独立思考的人都引为同道,把一切“异端”都努力发掘出来。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试图调和中西文化冲突B.摧毁了封建旧文化的社会影响
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积极寻求社会转型的思想资源
2 . 有学者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生成了思想内生规律、实践指向规律、人民主体规律、文化发展规律与道路演化规律。”这五大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深远影响是(     
A.促使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
B.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蜕变与更新
C.整合了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歧
D.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
3 . 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胡适、吴宓等文化立场不同的趋新学人,不约而同地发现了古代书院制的优点。梁启超认为“参采前代讲学之遗意”,正可发现“真正大学的精神”,亦可回归“人的教育”和“人格培养”;胡适更提出书院体制具有现代化的可能性。这反映了先进知识分子(     
A.不断探索革新救亡图存道路B.主张恢复古代书院教育体制
C.将家国情怀融入教育近代化D.从传统文化中找寻济世良策
4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政制既已一切非我之故常,其政制背后支撑之理论,亦必随之动摇,则一变而惧不能不变……故而文化革命之口号有“礼教吃人”“非孝”“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材料旨在说明(     
A.新文化运动有历史虚无主义色彩B.向西方学习从制度转到思想
C.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上得到延续D.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近代中国,“他们在开展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寻求‘御夷之方’,开始瞩目外在世界,并意识到需要‘欧风美雨’的洗礼,因而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热潮”。材料中的“他们”(     
A.倡导中体西用,要求废除科举制度B.受到西学影响,力图维护传统秩序
C.宣扬西方宪政,吸纳西方自然科学D.鼓吹西方文化,积极倡导民主科学
6 .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指出:“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人们追求思想的自由便被禁锢,致使许多优秀的思想都不为人知。正是思想的局限、视野的狭隘,导致中国在方方面面逐渐落后于西方。”李大钊意在(     
A.剖析儒家学说的两面性B.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面D.宣扬思想解放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陈衡哲出身缙绅之家,后留学美国,成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她回忆清末初读林纾翻译的小说《不如归》时,因其所言情事类似从小背诵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才更好接受之,而缺乏此类成分的新文类就很难戚戚于心”。这一材料说明(     
A.思想启蒙需要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B.新文化运动借传统文化宣扬新思想
C.古典文学蕴含大量婚恋自由的主张D.社会环境对人的观念具有决定作用
2023-03-02更新 | 533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胡适在谈及文学改良时用“革命”一词去区别“改良断裂式的‘革命’是有意的鼓吹……初看去很激烈,其实只是《三百篇》以来的自然趋势……那是自然的进化.不用有意的鼓吹去促进他。”胡适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A.有利于西方自然科学的传播B.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割裂
C.推动了儒学文化的近代转型D.改变了绝对化的倾向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鸦片战争以来的西学东渐,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界重大的历史现象,是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一个过程,西学影响的广度与中华民族的危机程度紧密相连,西学东渐的这程就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缩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士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可过程,逐步放弃“华夷之辩”文化心态的过程,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外来冲击的反应过程,一方面改造了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近代化,另一方面重新定义了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1)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西学东渐的过程和特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哪几个重大的理论。
2023-02-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一文中说,学生作文的标准就是“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其理由就是“国语容易学习、容易通晓,而且实在重要……有许许多多中等学校毕业生都不能用古文发表自己的思想”。据此可知,胡适主张(     
A.实现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B.增加国文教学中的西方元素
C.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历史价值D.借助文学革命进行思想启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