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渐渐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知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民族危机十分严重
B.制度变革急需创新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
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
B.新文化运动时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C.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提出:“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钱玄同提出这一观点的实质是
A.宣扬西方文化
B.废除中国汉字
C.普及平民教育
D.反对封建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重大缺陷是
A.缺少坚实的社会基础
B.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
C.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民国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与此改变有关的事件是
A.国民大革命
B.中共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2018-01-19更新 | 193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如《周礼》《逸礼》《古文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因此都是“伪经”。而刘歆制造伪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王莽篡夺西汉的政权、建立国号为“新”的朝代,所以古文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只能称之“新学

——《新学伪经考》

材料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们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发表在1919年1月《新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曾国藩等领导是自强运动指的是什么?其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康有为将古文经称为“伪经”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康有为维新思想怎样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4)据上述材料,指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是
A.主张民主共和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C.挽救民族危亡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8 . “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
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2016-12-13更新 | 60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
A.洋务运动的影响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16-12-13更新 | 276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北京市第171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