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启蒙与救亡是联系在一起的,其目的是借助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制度作为富强救国的一种工具。五四后期,启蒙运动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救亡的主体由原来的知识阶层转向革命知识分子领导下的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广大民众参与革命并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革命后建立的新中国成为个人自由、解放和幸福的政治条件。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材料二   1868年,日本明治新政权建立,但国内封建关系没受到根本性冲击,政治局面还不稳定,殖民地化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明治新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口号,为适应这一要求,日本近代思想启蒙开展起来了。明治14年是自由民权运动高涨的一年,也是启蒙思想家发生思想彻底转变的一年。福泽谕吉开始鼓吹“内安外竟”,颂扬和鼓吹对外侵略,进而抛出了著名的“脱亚入欧论”,鼓吹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走向了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编自崔世广《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兴起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原因。
2 .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可能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的广方言馆B.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
C.新文化运动时的北京大学D.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
3 . 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常常被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主张复兴古代文化B.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C.注重人的个性要求D.面临相似的政治经济环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的精英都是反封建、反传统礼教的斗士,而没有一个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人权斗士。”此观点旨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在反封建上具有彻底性B.没有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C.缺乏对人民主权的宣扬D.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5 . 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发起了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6 . 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当时(     )
A.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B.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
C.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D.共和政体不断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
2019-11-22更新 | 178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福州船政局——《孔子改制考》——《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刘立川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第一届人大召开
9 .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辜鸿铭所言的“心中的辫子”喻指
A.孔孟之道
B.程朱理学
C.传统观念
D.民主平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

材料二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指出其相应的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近代前期中国思想发展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