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中国人在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不断进行着思想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孔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先进分子、广大青年和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材料二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此则平均地权之要旨也。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

——孙中山《国民党一大宣言》

材料三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济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并简析其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2 .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B.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2019-02-13更新 | 295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历史试题
3 .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产生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时代,都要对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所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近代中国百年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就是必然的了……即便对同一研究对象,也会因视角不同而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如: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就比它的《天朝田亩制度》更有意义、更受重视也得到更高评价;对“洋务运动”,现在人们注重的主要是它冲破重重阻力、引进现代大机器生产“求强求富”的努力和成就。相反,对其兴办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等则不多考虑,……也就是说,“农民起义”不是这种理论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1)依据材料,指出“新时期”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变化的必然性。

材料二   这些年来,学术界在肯定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相互促进的前提下,着重讨论了五四运动所反映的救亡主题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题碰撞和同化作用……以金冲及为代表则提出了救亡唤起启蒙的结论,认为在中国每一次救亡运动的高潮,总是能有力地唤起或促进一次伟大启蒙运动的到来。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2)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史实,评述金冲及的观点。
2019-05-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 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 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 。-一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 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 直接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濒教授将1895年戊戌维新开始到192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结束的这三十年,视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转型年代”。这个“转型年代”,其实是通过两次知识分子的世代交替而完成的。第一次是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梁启超这批文人士大夫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新派官僚士大夫那里夺过话语主导权,使后者蜕变为“旧派'自己成为了“新派”的代表。到了1918年以后,这批从晚清过来的“新派”人物,竟然也被新崛起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视为“旧派”,重蹈前代新派人的覆辙!不是因为他们自身有什么变化,乃是在快速移动的舞台布景衬托下,他们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文化态度”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落伍了。

——摘编自许纪霖《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旧派中的新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朱熹歿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代表人物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一提炼一种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变化,并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2019-01-0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出现了以讨论理气、心性为中心的哲学思潮。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改革出现了高潮,理学应运而生。北宋理学先驱提出或涉及一些理学的基本范畴。宋仁宗庆历年间是理学勃起的阶段,所谓“庆历之际,学统四起”。理学家的看法有分歧,但他们都认为观念形态的“理”是世界的本源,这是根本,先有“理”而后有“气”。历史的盛衰变法也受理的支配,封建社会的纲常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永恒的等级秩序,是天理的体现,是不能被破坏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孔子改制考》的主要观点为: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制法之王”,并不是“述而不作”。《六经》所记尧舜之“盛德大业”都是孔子假托古圣先王之言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提出了“三世说”。今文经学中有“统三道,张三世”之说,“公羊三世说”即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康有为用西方近世政治思想将其比附为“专制、立宪、共和”三种政治体制,用以解释历史发展趋势,冲击传统的“敬天法祖”的思想。康有为是孔子道统的继承人,改革也是合于“圣人之道”的,从而为他的变法思想披上一件正统儒学的外衣。

——林培龙等《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刍议》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分析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是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有事崇敬的。

——摘自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理学的基本内涵,比较宋代理学与汉代董仲舒儒学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维新思想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指出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并据此说明19世纪末中国思想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2018-11-18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它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用精确性、严密性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这说明
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
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
C.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是
A.运动最初的兴起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B.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运动
C.都是为同封建思想文化作斗争而兴起的
D.在运动的发展中其思想潮流发生了变化
10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变法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它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