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0年秋,蔡元培率先在北大开放大学女禁,招收九名女学生,首开大学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蔚成风气。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批判封建旧道德和旧礼教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倡导解放妇女和文明开化
2 . 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材料一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
2022-02-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期末材料题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 . 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这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

材料二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44
五四运动45
辛亥革命47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3)基于以上分析,谈谈数据库应用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新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争论广泛而激烈,争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B.对中西文化持绝对肯定或否定
C.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D.对救国之路存在着不同的选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派与东方文化派产生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中西方文化的性质差异是“古今之别”,还是“中外之异”,并由此产生学理(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上的差异,前者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后者强调文化的民族性。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普及B.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对东西方文化价值的反思D.冲击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2021-05-18更新 | 397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儒者三纲之说,为否伦理政治之大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此绝对不可能之事。……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据此可知,他的“最后觉悟”是
A.用白话文去代替文言文B.推翻清朝,维护民主共和
C.批判封建伦理纲常制度D.以俄为师,实现社会主义
7 . 一战后,全国各地成立了如救国会、新潮社、国民社等社团,以研究新思潮、探求各种救国救民道路为宗旨,五四运动中的一部分骨干力量就来自于这些社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2020-12-30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湘鄂冀三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必然带来思想层面的变化。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倡导西学反对传统,从而使一个个新思潮与救亡图强的政治运动相伴而行。早期的思想启蒙就是因为没能完成对中国的深层文化——人们的观念、心理、意识的更新,致使他们在政治上的救亡运动也不能成功。

——姚晔《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思想启蒙的历史贡献》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2017-07-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六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期末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