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1年《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中说:“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利;男女同工同酬等。”导致上述思想主张产生的因素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近代国家建立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附字是‘道’……”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A.推进文学革命B.弘扬传统文化
C.提倡自由平等D.否定西方文化
2018-06-0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2018年高三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19年10月20日,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为美国教育家杜威举行的晚宴上说:“我觉得孔子的理想与杜威博士的学说很有相同之点,这就是东西文明要媒合的证据了。但媒合的方法,必先要领到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这表明蔡元培
A.注重全方位提升国民素养
B.充分肯定学习西方文化的优越性
C.掌握西方的科学思维方法
D.提倡“融会贯通”的中西文化观
2019-04-2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在近代中国各阶级、各派别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八国联军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

从表格中选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5 . 下列言论,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②“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③“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划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6 . 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
A.“社会主义”
B.“文学革命”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2019-05-2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的西南面和西面,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最初是综合性的,后来渐渐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儒家学说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做了合理说明,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19世纪末,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20世纪初后者超越了前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阶层的傲慢和自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越来越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正是他们提供了促进革命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动力,这一运动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第一次排外运动由沿海城市发动,推翻满清王朝的1911年革命也爆发在这些城市里,所有这些都不是偶然的。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   评述外来冲击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17年,湖南慈利县一位还乡官员在父丧中采用鞠躬礼,结果被参加者认为是对其父的大不敬。参加者唏嘘不已,一哄而散。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未影响乡村
B.民众固守三纲五常观念
C.改良社会风俗任重道远
D.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2019-05-2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衡水金卷四川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历史事实的阐释——“西化”与“东化”

材料一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我们知道,……在明末清初以前确实有过东学西渐。……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东学西渐”。

——以上材料均摘自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问题
(1)联系材料一,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联系材料二,如何理解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
(3)从“东化”到“西化”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2020-03-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18年11月“世相与映象——洛文希尔摄影”展在清华大学开幕,展览较为全面地映射出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的风貌。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在展览照片的是
A.遭到列强劫掠焚毁的圆明园
B.慈禧、李鸿章等正襟危坐像
C.受西方影响留学生“改装去辫”
D.新潮学生纷纷购买《新青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