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7-07-02更新 | 6489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9年湖南省宁乡一中高三5月仿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申报》以下为民国初年《申报》部分刊文统计表
时间标题内容摘录
1912.1.1《新祝词》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
1913.3.22《宋教仁被刺纪详》叠接友人密函,谓宋君前在南京时即有人潜随其后,希图行刺,请其谨慎自卫
1913.5.8《杭垣近来之恐慌》浙省自谣言七省独立二次革命大起,人心惶恐
1914.1.31《祭天祀孔》有谓祭天祀孔可以化人俗,我则不信
1915.4.1《官厅对于排斥日货之劝止》墙上所贴“同胞、爱国、抵制日货”之通启及种种传单,触目皆是
1915.5.17《签押》苟引以为耻者,则必人人奋起谋所以洗此耻(二十一条)
1916.2.29《今竞何如》今者帝制论当烟消而火灭矣
1916.9.16赠送《新青年》样本,函索即寄主任者独秀先生之主张:提倡旧伦理道德之讨论,介绍西洋近代文艺,输入适于我国之新思潮
1919.5.6北京电各校学生5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讨伐卖国贼曹陆章字样

阅读材料,围绕民国初年社会的整体或某一方面,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01更新 | 51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注:赶上潮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陈寅恪《敦煌劫余录序》(1930)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示观点的一点或整体进行评析。(说明:运用3个具体史实,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中外史实均应列举,不能重复材料)
2022-02-28更新 | 47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人物微言大义
1912张謇"爱国救国之挚,注意提倡国货,振工商而挽权利。""今日救国之策,于何着手?舍奖励纺织,莫道无由矣。"
1917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任何反动势力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
1919陈独秀“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
1924孙中山"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选择材料中三个人物,结合他们的“微言大义”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山东日照·期末
5 . 下图是根据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的小说《药》而绘制的连环画。

1:天没亮,华老栓就赶到刑场,用积累下来的一包洋钱给儿子买人血馒头,人们纷纷到行刑现场看热闹。

2:华老栓两口满怀期待地看着儿子吃下用买来的人血馒头做成的药,希望它能治愈儿子痨病。

3:刽子手康大叔绘声绘色讲述夏瑜在狱中向牢头宝传革命道理反遭毒打,茶馆里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二十多岁的人都说夏瑜“发了疯了”。

4:第二年清明早晨,华大妈和夏四奶奶(夏瑜母)各自给儿子上坟相遇,夏四奶奶看到只有儿子坟上有花圈,以为儿子因冤死而显灵。


鲁迅先生的《药》写于1919年4月,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提取材料信息,对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出阐释。
2022-01-24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6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圣人形象,早在孔门弟子那里已经大致形成,但是,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公认。到了汉代,孔子渐渐成了从官府到民间共同推崇的圣人。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不仅肯定了孔子是圣人,而且推崇其为“至圣”,认为孔子是从圣人中走出来,出类拔萃、独步天下的人物。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批孔,“打倒孔家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纷纷揭批孔子,认为孔子是封建礼教的代表;孔子尊君,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门伦理,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认定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也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孔子的智慧到今天仍然可以指引着人类前进的脚步。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钧林《历代孔子形象之嬗变》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孔子“形象”变化,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22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开明国语课本》是1932年由叶圣陶先生用白话文编写,由开明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小学语文教科书。该教材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编写,关注儿童生活,备受欢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明国语课本》部分选文内容

内容主题课 文
民主观念《“为了正义和暴力决斗”》《国庆会的准备》《黄花岗》等
时政战局《初次的尝试战》《兵士和老百姓》《卖菜的老人》等
科技文化《缩地的法术》《望远镜和显微镜》《轻气球》等
传统道德《先生早》:“先生早!小朋友早!”。《坐下来》:“先生说,小朋友,坐下来”。《我讲话》:“先生说,我讲话,小朋友听”等
人物传记《项羽》《岳飞》《林则徐》等
西方名著《格列夫游记》《人山》《小人国》等

——摘编自竺欢《<开明国语课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开明国语课本》的编写特点加以阐释。
2022-04-27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民族危机与救亡。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亡主张(思潮)盛行一时,下表反映了部分主张的主要观点。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教育教国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
实业救国主张通过举办实业,.振兴商务来增强国力、民力,进而达到抵御外国入侵之目的

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同时期中国另外3种主张或思潮来论证你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各国的文化发展的历史看,文化(自然包括哲学)的发展大体上总是通过“认同”与“离异”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的。“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的一致和阐释,是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发展,是对已成模式的进一步发掘,同时也表现为对异已力量的排斥和压抑,其作用在于巩固原有的主流文化已经确立的界限与规范,使之得以定型和凝聚。“离异”则表现为对原有主流文化的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原有主流文化的否定和怀疑,打乱既成的规范和界限,以形成对主流文化的冲击乃至颠覆,这种“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就是文化的转型期。

——摘编自胡伟希《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楚。)
2022-12-23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