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12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12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速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1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2-06-22更新 | 5338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依随时代之运演。

材料一   孔子:“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礼)“王之大经也”

孟子:“政在得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制民恒产”,“勿夺农时”

荀子:“天子者,势为至尊”,“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

——摘编自《中国传统思想的演进》

材料二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以后的洋务运动。创深痛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士人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的手里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1896

材料四   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由发达而倾于崩坏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必然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了。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俄罗斯正是这种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试验场。

——陈独秀192011月《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


(1)根据材料一,提炼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要内涵。
(2)分析材料二、三中,林则徐与梁启超思想变革的社会根源。
(3)根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中国政治思想的变革。
2022-06-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五四新文化时期,学者杜亚泉主编的《东方杂志》、梁启超主办的《国民公报》等在传播西方启蒙知识上比《新青年》更全面且更注重学理,但对青年的影响却远不如宣传简明“主义”的《新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马克思主义成为各界共识
C.民主革命任务发生改变D.救亡图存更符合时代需求
2022-06-14更新 | 934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5年出版的《新制单级国文教科书》中,有多幅插图表现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尊重、爱护的家庭情景,这种家庭显然与传统社会的父权制和等级观念相去甚远。这反映了当时
A.文学革命推动思想解放B.新的伦理观念逐渐形成
C.国民政府宣扬西方思想D.教材消除传统观念影响
2022-06-07更新 | 858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出任最高教育行政机关长官,他明确反对祀孔。1928218日,蔡元培发布通令:“孔子生于周代,其人格学问,为后世所推崇,惟因尊王忠君一点,历代专制帝王,资为师表,祀以太牢,用以牢笼士子,实与现代思想自由原则,及本党主义,大相悖谬。为此,令仰该厅、校、校长,转饬所属,著将春秋祀孔旧典,一律废止。”“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升级,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党经历了“清党”和内部斗争后,党员及军人对指导思想不明确,随着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民众心态日渐颓废。由此,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孔子被再次凸显,恢复祀孔成了此时政府情理之中的选择。1934827日,上海市党政机关举行孔子诞辰纪念大会。市长吴铁城认为:“我们要实行三民主义,必要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要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必要尊崇孔子。今日之尊孔,乃是谋民族之复兴。”

——摘编自周慧梅《国民塑造与社会建设:1896-1949年中国社会教育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反对祭孔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政府从反对祀孔到恢复祀孔的原因并简析上海市纪念孔子的时代价值
2022-06-04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B)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最初主要发生在南方的拉丁语世界,其主要目标是坦坦荡荡地解放个人欲望和享受现实人生。具有一定艺术和文化趣味的城邦贵族,如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等人,他们网罗文人、艺术家为自己书写各种生活故事、装饰宫殿、绘饰教堂等。出现了薄伽丘、达·芬奇等进步知识分子的文学艺术作品,出现了马基雅维利、伽利略等思想家与科学家。北方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发生在宗教领域,主要是日耳曼语世界,思想家们要求从世俗的情感和欲望解放领域转向思想文化体系的清算领域。一些宗教僧侣成为人文主义者队伍中的重要成员,如马丁路德、加尔文等。

——摘编自刘建军《关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几个重要问题的再思考》

材料二20世纪初,国人重视民族文化的价值,关注民族文化的现实命运,除强调“保存国粹”“研求国学”“陶铸国魂”外,还径直提出“古学复兴”的口号,探求中国文化复兴之路。邓实发表于《国粹学报》上的《古学复兴论》一文,全面总结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并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学复兴”的必然性与具体途径。刘师培也说:“欧民振兴之基,肇于古学复兴之世;倭人革新之端,启于尊王攘夷之论。此非拘于则古称昔先生之说也,盖国政浩繁,惟睹往轨者斯知往来,辄非鉴于成宽,明其利弊之所在,无由试改革之端。”

——摘编自杨思信《文化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欧洲南方与北方文艺复兴运动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古学复兴”思想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重视文化民族主义的意义。
2022-06-03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仿真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五四新文化时期,学者杜亚泉主编的《东方杂志》、梁启超主办的《国民公报》等在传播西方启蒙知识上比《新青年》更全面且更注重学理(自然科学原理),但对青年的影响却远不如宣传简明“主义”的《新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改良主张缺乏社会基础B.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
C.民主革命任务逐步改变D.重塑国民性的时代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陈独秀在比较东方和西方民族思想后指出,“东洋民族,自游牧社会,进而为宗法社会,至今无以异焉。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以致“视公共之安危,不关己身之喜戚”。据此,陈独秀意在
A.批判传统宗法社会B.塑造现代国民意识
C.宣扬公民权利观念D.主张国家至上理念
2022-06-03更新 | 1057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陈独秀在《袁世凯复活》一文中言道:“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为恶果,非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尽,无数废共和、复辟帝制之袁世凯,当然应运而生。”陈独秀意在
A.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D.指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2022-05-31更新 | 842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民族危机与救亡。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亡主张(思潮)盛行一时,下表反映了部分主张的主要观点。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教育教国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
实业救国主张通过举办实业,.振兴商务来增强国力、民力,进而达到抵御外国入侵之目的

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同时期中国另外3种主张或思潮来论证你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