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民公报》原是宪法研究会的机关报,服务于北洋军阀的统治。1917年蓝公武担任其主编,1918年后基于国内外形势,加之《新青年》同仁的影响,蓝公武对《国民公报》进行改版,旨在促政治之改革和谋思想之革新,以革新政教艺术方面的陋习为己任。蓝公武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李大钊一起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促成了五四前后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国民公报》与《新青年》相呼应,声音有同有异,比如对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等,就有很多的批评,改变了《新青年》内部的关系。《国民公报》影响力直逼《新青年》。

——摘编自周月峰《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蓝公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公报》在五四前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024-05-13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新文化运动期间,产业工人中女工占比超过35%,主要集中在轻纺工业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各种妇女团体及报刊竞相涌现,其中妇女报刊达30余种。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国家产业结构有所调整
C.西方思想冲击传统观念D.政府的社会控制力减弱
2024-05-1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情感上认同于儒家的人文主义,是对过去一种徒劳的、乡愁式的祈向而已;他们在理智上认同西方的科学价值,只是了解到其为当今的必然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近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B.全盘西化理论逐渐盛行
C.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强大D.西方近代思潮涌入中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对文中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正确解读是(     
A.“制夷”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
B.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C.第三次思想解放推动了民主共和的传播
D.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转型
2024-03-2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圣人形象,早在孔门弟子那里已经大致形成,但是,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公认。到了汉代,孔子渐渐成了从官府到民间共同推崇的圣人。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不仅肯定了孔子是圣人,而且推崇其为“至圣”,认为孔子是从圣人中走出来,出类拔萃、独步天下的人物。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批孔,“打倒孔家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纷纷揭批孔子,认为孔子是封建礼教的代表;孔子尊君,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门伦理,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认定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也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孔子的智慧到今天仍然可以指引着人类前进的脚步。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钧林《历代孔子形象之嬗变》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孔子“形象”变化,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22更新 | 20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文化运动时期,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干脆把 Democracy一词译作平民主义,而放弃了以前常用的“民主主义”“民权主义”等译法,“平民”一词充斥报刊,成为极时髦的用语。这反映了他们(     
A.对民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B.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存在差异
C.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D.力图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想尖锐冲突的当时,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就很注意从传统中汲取自卫和反击的力量。他们把从先秦直到清末,肯面对事实、肯作独立思考的人都引为同道,把一切“异端”都努力发掘出来。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试图调和中西文化冲突B.摧毁了封建旧文化的社会影响
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积极寻求社会转型的思想资源
8 . 新文化运动初期,读书人普遍主张不议政不为官,而到1922一1923年,提出好人政治和好人政府观念,胡适等知识精英两次都是倡导和参与者,逐渐形成关注群体胜于关注个人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共和制度促成社会稳定B.士人关注社会改造
C.自上而下变革备受推崇D.工农运动蓬勃兴起
9 .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弘扬民主与科学(     
A.契合了解决时弊的要求B.适应了文学革命的需要
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缓和了中西文化的矛盾
10 . 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胡适、吴宓等文化立场不同的趋新学人,不约而同地发现了古代书院制的优点。梁启超认为“参采前代讲学之遗意”,正可发现“真正大学的精神”,亦可回归“人的教育”和“人格培养”;胡适更提出书院体制具有现代化的可能性。这反映了先进知识分子(     
A.不断探索革新救亡图存道路B.主张恢复古代书院教育体制
C.将家国情怀融入教育近代化D.从传统文化中找寻济世良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