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 . 简述二十世纪初的四大进步思潮
2023-04-1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走向胜利(1919-1949)-【口袋书】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统编版)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2 . 新文化运动的不同阶段,宣传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不同?性质有什么变化?
2022-03-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进阶学案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3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历史功绩和局限性?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
2022-03-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进阶学案
4 . 多面“国学”

近代以来,“国学”有着多种涵义。

在晚清“中体西用”的文化争论中,“国学”是“夷学”、“洋学”、“西学”等概念的对立面,这时它是一个文化名词。

在学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学”作为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总称,与从西方传来的文、理、法、商、工、农、医“七科之学”形成对立,这时它是一个学科分类体系中的     教育名词。

在清末革命浪潮中,邓实、章太炎等人提倡的“国学”具有儒家的“家国情怀”,他们认为其对立面是“君学”,“君学”灌输朝廷即国家、事君等同于爱国的专制思想,“国学”又具有了政治色彩的名词。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则认为,国学是“国故学”的缩写,“国故学”的使命是“整理中国一切文化历史”,具有“中华民族学术文化总代表”这样一种涵义,“国学”因而演变成一个学术名词。

——《“国学”的外相和内涵》(《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6 期)


(1)简析晚清时期,“夷学”“洋学”“西学”及“七科之学”等能成为与“国学”分庭抗礼概念的历史原因。
(2)章太炎等人将“国学”定位于“君学”对立面的目的何在?
(3)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对待“国学”的?这种态度最主要的局限性是什么?
(4)导致近代以来“国学”涵义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6-0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充分重视教育的作用。
(1)被后人尊称为“至圣”的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重要贡献?
(2)汉武帝时,兴办的官立最高学府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3)近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在封建教育体制方面有何突破?
(4)20世纪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白话文作品大量进入语文教材,这种现象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时期语文教材所渗透的主流政治思想是什么?
(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到“……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试举两例说明这一决定的实施情况。
2020-05-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必修3)
6 . 思潮的涨落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问题:
以“时代与思潮”为主题,叙述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历程。
7 . 从“中学西传”到“西学东渐”宋元时期“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近代前期“西学东渐”,却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问题:
(1)简述宋元时期,科技文化“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2)中国近代前期,“西学东渐”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冲击着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的?
2016-11-27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8 . 概述孔孟之道在近代中国社会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其社会背景。
2016-11-27更新 | 5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9 .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叙述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至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
2016-11-18更新 | 8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主持北大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
材料二 陈独秀强调,人类“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他不仅认为,“西洋除自然科学外没有别种应该入我们东洋的文化”;而且主张,全世界都只应该专门研究科学,因为现在“已经不是空谈哲学的时代了”。
蔡元培说:“现在中国人多不知科学为何物,最先要输入科学思想。”“科学发达以后,一切知识道德问题,皆得由科学证明,与宗教无涉。”理有固然;但科学仍然有自己“所不能解答之问题,如宙之无涯矣,宇之无终始?宇宙最小分子果为何物,宇宙之全体为何状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便需归于哲学。……因之,哲学既以科学为基础,闻时又成科学的归宿。科学不可能代替哲学,二者只能相辅相成。
——《角色•十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时倡导的办学方针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陈独秀与蔡元培关于“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认识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