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可能是战后第一位体会到时代已开始在变与西方影响之大的中国学者。时代在变,古代的天地人物,俱不同于今日,“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岂惟世事,物理有然。”所论激切,多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有“奇书”之称可惜其在中国所发生的影响,远不及在日本,具有莫大的刺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世。”

材料三   《海国图志》《民报》、孙中山题词《新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奇书”指什么?魏源的什么思想“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举例说明在近代中国,该思想在实践中是如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独秀将中西文化冲突以及国人觉醒的过程分为“七期”:一是明之中叶的“西教西器”时期;……三是清之中世的“洋务西学”时期;四是清之末季的“康梁诸人”谋求变法时期;五是民国初元“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之讨论”时期;六是辛亥革命以后的“共和国体”时期;而最后的第七期,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则是众望所归的“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张宝明《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

材料二   我们来看看新文化派的主张:一、废除汉语,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刘半农、钱玄同);二、废除汉字,欲使中国不亡,非取消记载道教妖言的汉字不可(钱玄同);汉字不废,中国必亡(胡适);三、废除中国戏曲;四、废除中医中药。

——张宝明《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西学”时期、“康梁诸人”谋求变法时期、“共和国体”时期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如何推动国人“最后之觉悟”?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新文化派的主张?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1709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曾“照搬外国的经验”,指什么?实践遭挫折后,中共又进行了怎样有益的探索?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社会中无处不在。18世纪以来,伴随西学东渐,融入西方色彩的礼俗变革悄然伊始。辛亥革命后,中华礼制简约化与世俗化趋势无可逆转,一些古代礼俗如跪拜礼废止不行,“大人”、“老爷”等官场称呼不再使用、“先生”、“君”“女士”、“太太”等称谓成为时髦用语。1915年,陈独秀发文宣称:“中华固有之伦理、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股“国学热”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地铁上大学生的“汉服秀”、中小学校园诵读《弟子规》,举行“冠礼”,社会上朋友相见作揖打拱,夫妻互称“郎君娘子”等现象屡见报端网络。

——摘编自唐翼明《国学热是中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

材料二   法国礼仪制度举世闻名:法国人一度被誉为欧洲最有礼貌的民族。1789年,一场攻占巴士底狱的骤变席卷全国,巴黎大街上充斥着互称“公民”的激进男女,在打倒波旁王朝的同时,也将优雅的法兰西礼仪——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1875年,动荡的法国开始消停,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越发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从1914年到二战胜利,礼仪越来越简化快捷。然而到1991年以后,法国尊崇古典礼仪的社会群众越来越多,人们又开始使用一些早已不太习惯,消逝近百年的礼仪,如吻鼻礼、鞠躬礼。

——摘编自(法)鲁维洛瓦《礼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期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

(2)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并对这种现象作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变的相同之处及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西学”指什么?该派别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2)材料二是哪一派别?结合材料二与此派别的主张,分析材料一派别认识的不足在哪里?

(3)材料三中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的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017-11-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政治文明的演变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内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1)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内阁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有何特点?
材料二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报告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新闻网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材料三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中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立了哪些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府在重建与完善民主政治方面又做了哪些努力?
8 . 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话》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3)试举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制度”领域中学习西方的重大事件及主张,并归纳指出在思想领域学习西方的特点。
9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发表《今日之教育方针》。……1919年4月,教育部“教育调查会”拟定了“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新教育宗旨。所谓“健全人格”,当具下列条件:(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恢复民国初年教育宗旨,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

——《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敦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擘)、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西汉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与孔子讲学相比有何异同?并分析这一时期实行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1952年院系调整的现实意义。
2020-11-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审视西方的角度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救国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所谓国计民生,以赋税、盐政、漕运、河工为大端,议论风生,多以此诸项为中心。成书于1826年(清道光六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虽然出自魏源之手,而所列荦荦大端皆未出旧轨。但鸦片战争后,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政治向来是奉圣经为准衡的,故六经就是中国的宪法。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也是由六经里面抽绎出来的,他所以能做维新运动的领导者,造成一时的大风潮,也是因为他对于六经做了一番维新革命的工作。

——李剑农《近代中国史》

材料三   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政治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
(3)材料三体现了何种思想主张?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看世界的?
2019-10-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