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清政府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后,中国文化断绝了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一切联系,开始成为封闭的文化系统。……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近代文化逐步从鸦片战争后的有限开放,到洋务运动扩大开放……最后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面开放。

近代以前,中国只存在一种文化,即中国的本土文化。伴随着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自由、民权、平等、社会契约等思想打破了传统思想观念的一统天下,新的科学体系也初步建立,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推动了这种多元化的历史进程。

现代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就是民主与科学,而近代以前中国的文化只有民本思想而无民主思想;只有“格致之学”,而无科学。真正将民主与科学作为现代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的,是《新青年》以及因《新青年》的创刊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摘自《<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向青年提出了六条要求,其中第四条即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他号召中国青年要有世界知识,进而推动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开放;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如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心理学、地理学、史学、文学、美学、语言、文字、艺术、科技、医学、教育,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湖、学说、观念、理论,都先后传入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将民主与科学作为现代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的,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新文化运动既是中国近代文化走向的必然产物,同时又对中国近代文化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摘自《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文化的走向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新文化运动所持的观点,并对此加以解读。
2020-02-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本质、核心的部分.具有稳定性。但每一种文化有各自的自我发展形式,所以世上并不只有一种雕塑.一种绘画.一种数字.而是有许多种。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一种规律,或者说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正来自于文化的交流。如果说没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文化就会走向故步自封,最终走向灭亡。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疑惧、排斥到被迫接受再到主动融合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不同的杂音.但总的发展趋势则是由抵制、排斥不断走向融合,由保守封闭逐步走向激进开放。

——摘自熊吕茂《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特点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4-08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思想家的出生地分布及历史地位》表,完成下列要求。

据表中信息,指出一个有关古代或近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写明趋势,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022-12-0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和中国(思想史)各自都是变化万千,而思想的演变是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变化密切相关的:中西双方之思想亦有其各自发展的内在理路。倘若把视点集中到中国,也应记住,冲击中国的西方是个变量,而西潮入侵中国之时,中国本身的传统也在变。(当然双方也都有许多——或者是更多——不变的层面)如果仅注意西潮冲击带来的变化,而忽视不变的一面,或忽视西方和中国文化传统自身演变的内在理路,必然是片面的。

——摘编自罗志田《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点拟定一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看似虚悬无薄,实则前进的方向全是受其指导。中国是一个学术发达的国家,几千年来学术分门别类,各致其精。如欲详述之,将数十百万言而不能尽。现在所讲的,只是思想转变的大略,及其和整个文化的关系。

西洋学术输入以来,中国人对其之态度,亦经数变。(一)其初是指采用西法者为用夷变夏,而极力加以排斥的。(二)继则变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再进一步,就要打倒孔家店,指旧礼教为吃人,欢迎德谟克拉西先生、赛因斯先生,并有主张全盘西化的了。其实都不是这么一回事。现在文化前途的转变乃是整个社会组织的改变,并非一枝一节的问题。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完成于1939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期间,中国人向“西洋学术”学习的态度,依照阶级变化划分历史阶段、说明各阶段的阶级属性,并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进行阐述。(要求:时间准确,理由充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04-07更新 | 23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洋学术输入以来,中国人对是之态度,亦经数变。现在文化前途的改变,乃是整个社会组织的改变,并非一枝二节的问题。这个问题,乃中国与西洋之所同,而非中国之所独。具体言之,即是中国与西洋,以及全世界的各民族,沿都要携手相将所走上一条新的径路。其间固无一个民族,下能够守旧而不变;也断非那一个民族,尽弃其所固有;而仿效别一个民族的问题。因为照现状;彼此都是坏的,而且坏得极相像,一切现象,都是整个社会的一枝一节,其变化,都是受整个社会的规定的培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更》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8-29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青年》封面变化表



上表为《新青年》封面变迁表。从表中提取历史变迁的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变化是由于民族危机引发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解决这个危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它的内容,它的特点,也都是由于这个危机和解决这个危机的要求所决定的,都是为解决这个危机服务的……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并且决定了如何改造它们。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变化有多个观点,请依据其中的一个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反对、修改皆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0-02-0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濒教授将1895年戊戌维新开始到192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结束的这三十年,视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转型年代”。这个“转型年代”,其实是通过两次知识分子的世代交替而完成的。第一次是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梁启超这批文人士大夫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新派官僚士大夫那里夺过话语主导权,使后者蜕变为“旧派'自己成为了“新派”的代表。到了1918年以后,这批从晚清过来的“新派”人物,竟然也被新崛起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视为“旧派”,重蹈前代新派人的覆辙!不是因为他们自身有什么变化,乃是在快速移动的舞台布景衬托下,他们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文化态度”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落伍了。

——摘编自许纪霖《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旧派中的新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