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022-04-23更新 | 396次组卷 | 22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届高三三练文综历史试卷
2 .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了弘扬
C.后期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D.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2021-12-26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艺术班)

3 .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二


材料三   2008922日至30日,2008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由山东省政府、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主办。以“走近孔子、感悟圣城”为主题,以表现“仁者爱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切入点。目标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把孔子文化节打造成世界级经典文化品牌。


(1)材料二中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一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2)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1-12-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艺术班)
4 . 在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形成了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或称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革命)等不同的政治派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派别主张
西洋人因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采法俄日”“行宪法”“开国会”,君主“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1)分别指出材料中①②③所属的派别及其领导的重大历史活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派所领导的活动的历史意义。
2021-12-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0年,陈独秀发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对如何继续“运动”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团体的活动”,二是“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创造的精神”,三是“新文化运动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面”。这体现出作者
A.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传统国家B.强调新文化运动社会革命的意义
C.肯定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D.说明中共早期组织建立的必要性
6 . 在陈独秀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的说法后,有人提出还应引进“费先生”(Philosophy)、“穆姑娘”(Morality),以哲学补科学之不足,以道德补民主之不足。这反映了当时(   )
A.对西方的认识更加深入B.认识到了新文化运动的不足
C.认识到西方文明的缺陷D.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分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2021-05-01更新 | 75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旨在
A.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B.促进官方教育体系的完善
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打破中国文学孤立的格局
9 . 1924年,孙中山指出:“现在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势力,此刻横行中国。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以为有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不知道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那就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据此可知,孙中山
A.否定新文化运动的意义B.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
C.反对民族文化自卑主义D.主张全盘恢复旧道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刊发于1917年1月的《新青年》第2卷第5号,《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行也。”

——摘编自《新文化运动史料丛编>

材料二   我们常讲的五四运动,其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一九一九年五月以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为导火线的五四爱国运动。广义的,包括从一九一五年开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到一九二〇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夜。如果拿广义的五四运动来说,可分为前后一脉相承而性质并不相同的两个阶段。

——金冲《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兴起“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所持的观点,并指出持上述观点的依据。
(2)广义的五四运动凸显“启蒙爱国”精神。根据材料指出“性质并不相同的两个阶段”在思想启蒙方面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