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6年出生的山东边缘知识青年杜深如说,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所以生在有总统的时代和有皇帝的时代没有什么大差池,真的革命还是在欧战期间展开的”,杜深如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B.新文化运动触及变革最深的层面
C.中国参加一战确立了大国的地位
D.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2019-06-23更新 | 272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高级中学2017至2018上学期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
2019-06-08更新 | 9175次组卷 | 93卷引用:河北省辛集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2019-06-08更新 | 11461次组卷 | 11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019-05-29更新 | 904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蒙自第一中学高二下开学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4年,面对当时盛行的个人与国家统一化的观念,陈独秀撰文指出“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这一材料表明陈独秀
A.倾向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B.反对专制道路维护共和政体
C.对民族主义的观念有所反思
D.以民主和科学进行启蒙宣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文学革命”
2019-04-19更新 | 2997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9-04-15更新 | 1689次组卷 | 33卷引用:【校级联考】四川省教考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的形象1.圣化:孟子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司马迁:“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认定孔子是最伟大的圣人。
2.正统化:汉代董仲舒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把孔子思想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强行统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
3.僵化:宋代理学家就努力把孔子改造成只知维护天理,极力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
4,维新化: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写成的作品。
5.丑化: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认为孔子的忠、孝观点是维护宗法专制制度,痛骂孔子为“盗丘”,带情绪化的言论色彩,使孔子形象受到严重“丑化”。
世界历史上的形象完人: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格言。

——据张荣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十种形象》(节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4-10更新 | 652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019-04-09更新 | 409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