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文学在今日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最大多数国人为一大能事”,但丁在“世俗文学”的影响下,用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成了《神曲》。这说明两人都
A.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B.倡导文学应平民化、世俗化
C.主张反对封建权威
D.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也是不断启蒙的过程。这次启蒙的内容是要告诉中国人:你不是奴隶,你不是牛马,你是人;在此前提下,它又告诉中国人……你还是你自己,你有独立的价值,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独立的生命。这次启蒙是指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8年3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钱玄同以读者名义致函《新青年》,肆意指责《新青年》排斥孔子,废灭纲常,尤集矢于文学革命;刘半农则代表《新青年》逐一批驳。双方各尽意气之能事,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效果。对他们这样做的效果,分析正确的是
A.助长了全盘西化的倾向
B.激发了公众舆论的关注
C.扫除了文学革命的障碍
D.厘清了文化阵营的分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这一“波潮”
A.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
B.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C.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D.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2019-02-03更新 | 338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3·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019-01-30更新 | 2359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上海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9-01-30更新 | 3605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7 . 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
A.科学理性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强国御辱
2019-01-30更新 | 688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2019-01-30更新 | 938次组卷 | 3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2019-01-30更新 | 2116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9-10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2019-01-30更新 | 397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西省山大附中2009-2010年度高三年级12月(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