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近代翻译家林纾学习西方的原则是:“学盗之所学不为盗,而但备盗。”他在《雾中人·叙》中说:“吾恒语学生曰:彼盗之以劫自鸣,吾不能效也,当求备盗之方。”由此可见林纾的思想是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主张民主共和制
C.学习西方以抵御侵略
D.提倡发展实业
2 . 陈独秀说,“现在欢迎白话文的人,大半只因他通俗易解;主张白话文的人,也有许多只注意通俗易解。文学、美术、音乐都是人类最高心境的表现,白话文若是只以通俗易解为止境,不注意文学的价值,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不配说是新文学……”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要注重新文学的文学价值B.通俗易解是新文学的宗旨
C.强调提倡白话文的重要性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020-09-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3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除了批判封建礼教和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外,一些知识分子还对不讲卫生、缠足、懒惰、奢侈、贪腐、不诚信等社会行为进行了批判。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直面现实的批判反思精神B.绝对肯定西方文明的价值
C.体现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D.促进近代政治格局多元化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突显“官学”的地位做了哪些事情?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
2020-09-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2020-08-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资中筠先生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绝非盲目的批判和扬弃。他们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因此需要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怪。”这种观点
A.全面系统地评价了新文化运动B.体现作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观
C.不利于正确地认识新文化运动D.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偏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杜威《中国的新文化》一文中,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这里最为坚实的基础指的是
A.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B.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8 .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需要(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统治B.发起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D.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图一的作者是谁?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图二所示的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一派别?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他们政治主张是什么?
(3)图三刊物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什么运动?它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4)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实际上指什么?是谁首先提出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并非政治而是文化,它的目的是对国民性的改造,是对旧传统的摧毁,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改造上,放在民主启蒙工作上。但从一开始,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埋着政治的因素和要素,如陈独秀通过“最后觉悟之觉悟”所要达到的目标,仍然是指向国家、社会和群体的改造和进步,即是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面貌,它仍然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主线……所有这一切并不是争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疾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