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主要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党的二大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出发,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正确革命路线,提出应联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为此,制定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的革命纲领。

——摘编自常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及启示》

材料三   邓小平强调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并简析这次大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大”时党的纲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该坚持的道路。
(4)综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1-01-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7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8年版宪法修正案(2018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何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
(3)指出材料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是谁提出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义思想它们之间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2)概括指出材料二包含的基本思想。
2020-09-28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哲学们认为,思想是地球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人物在《民报》的发刊词上提出他的重要思想,请你写出这一思想的内容。这一思想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的内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的三幅图片,概括毛泽东思想确立的过程 
(3)依据材料三,图中人物重要思想有哪些?并指出这一思想什么时候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它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2020-08-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在总结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时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请指出20世纪这“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什么?其标志性历史事件又分别是什么?这三位历史伟人在探索民族独立与富强道路的实践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成熟的理论或指导思想?由此产生的直接的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
2020-06-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
2020-05-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1)概括黄宗羲的观点。结合所学,说明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

——卢梭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卢梭的思想主张与黄宗羲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 ),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场运动对当时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应该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意义。

——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材料四中的“全会”是历史上哪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这次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0-05-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9 . “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成什么理论?为了保护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文件的制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2020-04-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柳邕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他坚决反对军阀分裂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为孙中山先生认识世界和中国打开了新的视野。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摘编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十月革命后“完善斗争方略”的举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具体事例,并指出其纠正了什么错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淡话的思想精髓,他的“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根本问题?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2020-04-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居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