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材料
A.体现了中国人迫切要求推翻专制统治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C.说明了近代西学东渐的艰难社会过程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2019-11-0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2 . 历史学家齐思和《民族与种族》中说:“清季朝政日紊,外侮日急,革命志士兴起种族思想……”“种族思想”在孙中山早年革命思想中的体现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创立民国政府
C.驱除鞑虏专制
D.实现五族共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9-09-04更新 | 117次组卷 | 2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对中国的不同政见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与这三种政见较一致的政治派别分别是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洋务派、革命派、立宪派
C.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D.立宪派、革命派、维新派
2019-09-02更新 | 27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5 .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深受霍布斯思想影响
C.与儒家民本思想内容一致
D.深受卢梭思想影响
2019-08-23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各阶级和派别都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尽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不同,但“殊途同归”。对“同归”理解正确的是
A.提倡三民主义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动民主进程
D.建立共和政体
7 . 康有为与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共同点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学习西方政治
D.彻底废除君主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在宣传三民主义时的侧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019-08-06更新 | 200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卷
9 . 清末学堂里,学生们从《民报》上可以看到的是
A.“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B.“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C.“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D.“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10 .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一文最可能刊登在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东方杂志》
2019-04-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