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孙中山认为:“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它。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便用不着…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据此可知,孙中山(     
A.倡导国共合作是民族革命胜利基础B.其自身阶级立场已发生改变
C.主张发展实业与节制资本同步进行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2020-12-14更新 | 101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2 . 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及派别对李鸿章评价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影响评价李鸿章的因素进行阐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浸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4 . 孙中山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与种种公共之需。”据此判断孙中山主张
A.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C.地方政府有高度自治权
D.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2019-01-30更新 | 2658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复习限时训练-近代中国思想文化
6 . 孙中山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的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A.调和劳资关系B.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C.没收外国资本D.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2015·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7 . 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A.《民报》《时务报》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D.《海国图志》《天演论》
2016-11-27更新 | 1617次组卷 | 4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复习限时训练-近代中国思想文化
8 . 《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
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2016-11-27更新 | 222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训练(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对当时革命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下对其影响的阐述,正确的是
A.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B.造成了民主自由思想的产生
C.促成了民主革命团体的形成D.感召了立宪派转投革命阵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孙中山在《民报》周年纪念大会中演讲说:“凡有见识的人,皆知道社会主义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可鉴。”因此他主张“预筹个防止的法子”。这个“法子”就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