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心和文化载体的双重角色,参与了时代建构工程,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   梁启超说:“洋务派译出各书,多二十年之旧籍,彼中人士已吐弃不道,且屡经笔舌,每失其意。”“彼中群学,日新月异,新法一出,而旧论辄废”。他批评一些讲洋务的人,“其于西政非不少有所知也,而于吾中国之情势政俗,未尝通习,则其言也,必窒碍不可行。”康有为想要仿效俄国、日本的“以君权雷厉风行”,至于俄国、日本的变法“条理虽多”,也只是适当进行选择。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维新与学习西方》

材料三   共产党人正因为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和自己的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之点,所以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否则就没有这种可能了。这就是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在民主革命阶段上的统一战线。孙中山所谓“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9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思想相对于洋务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论》发表的意义。
2 .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毛泽东所代表的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 5月,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从多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这表明
A.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逐步确立B.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
C.抗日战争推动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D.毛泽东思想在成熟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2021-02-01更新 | 17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谴责和揭露了封建暴政“不给我们平等的权利和特权”“侵犯我们不可让与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压制言论自由”“禁止结社自由”等罪恶,指出这种状况“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忍受的”。进而指明这种封建暴政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相矛盾,与“民主立宪”政体相对立,因此必须迅速消除“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社会政治状况。

——摘编自郑宪《浅谈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材料二:毛泽东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毛泽东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绝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多一点。”

——摘编自陈新明《领袖情―毛泽东与周世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一例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时期对应的重大理论成果。
2020-05-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毛泽东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材料四 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中再一次强调了我们党要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同时指出,我们党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


(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该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
(3)材料二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4)材料三选自毛泽东在哪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其历史背景是什么?
(5)毛泽东、胡锦涛都强调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什么精神?
2019-12-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百灵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二:(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反的道路”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了哪一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邓小平在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思路上有何变化。
6 .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苏联)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年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结合所知识,指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新变化。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和所知识分析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寓封建于郡县之中”,即地方分权以制约中央的思想;黄宗羲则提出了比较彻底的主张,认为君是为民而设的,并提出“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他们的思想不是舶来品、西洋货,而仍然是打着“三代之治”旗号的儒学传统。但似乎可以说,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这批思想家倒真可以说是具有某种近代意义的“法家”,以至于梁启超说:“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民国初年,伴随政治上的动荡局势和帝制复辟的酝酿,思想界一度出现尊孔复古逆流,学术界注重传统风气的抬头……凡此种种,都与民国精神不相吻合。与此同时,民国局面的不如人意,促进了另一批知识分子的深刻反思,引发了进一步宣传民主、科学,猛烈批判传统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如果说,民国初期到20年代末期中国思想界的变动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思想的引入、介绍、疏解和一般地运用方面,那么,由30年代开始,借鉴西方思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实际的需要,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便成为中国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仍打着“三代之治”旗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与明清之际思想相比,民国时期新文化启蒙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新文化启蒙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19-01-03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它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各是什么。文中第二次飞跃的实质是什么?

2018-08-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9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

                                           ——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
2018-03-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