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
A.适应国际形势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B.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左右摇摆
C.对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入
D.经济建设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2 .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背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
B.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C.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D.邓小平理论已不能解决新问题
2019-11-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3 . 近年来,我国时有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党和政府及时救援并妥善处理善后工作,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哪一方面的内容?
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先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始终代表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
4 . 阅读右图,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有

①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
②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增强
③党的队伍年轻化需加强理论学习
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2014-04-17更新 | 3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练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不包括(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
C.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4-01-17更新 | 7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洪都等四校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际背景是
A.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B.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D.共产党内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
2010-09-17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9月考试历史卷
7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1918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时的感叹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二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8年版宪法修正案(2018年3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为了实现材料一的目标,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何时开始提出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如何?
2019-06-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口号,它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它倾注了人们的心血,凝聚了人们的希望,浓缩了人们的情绪。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国庆,自然把呼喊口号作为国民感情宣泄的重要渠道。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每年国庆的口号都会有所变化。下列国庆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迅速解放台湾西藏和一切尚未解放的地方!
②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③决心超额完成今年一千二百万吨钢的任务!
④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2019-04-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摘编自《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

材料二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2020-04-11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
10 . 中国的“世界观”

材料一   (清乾隆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中英《天津条约》第五十一款广东在籍侍郎罗惇衍在《天津条约》签订后,在奏疏中诉说当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虞和平《从“夷务”到“洋务”》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问题:
(1)概括材料一乾隆帝的“世界观”。
(2)概括材料二中国人对世界的新认识,并简要分析原因。
(3)指出材料三先进中国人“世界观”的新转变。
(4)根据材料四,例举新中国“世界观”发展第三阶段,中国政府为践行“和谐世界”理念所作的努力。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转变的认识。
2019-02-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