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20-12-05更新 | 3940次组卷 | 85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2精编版)
2 .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5147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新课标Ⅱ)
3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019-01-30更新 | 4653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Ⅱ卷)
4 . 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2017-07-02更新 | 3907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精编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2019-01-30更新 | 2625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天津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2019-01-30更新 | 2710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
7 .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019-01-30更新 | 1695次组卷 | 39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10 . 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留学生享受唐政府的优待。为了照顾外国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的留学生为多。宾贡进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各国入唐学生对国际交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长安招聘人才,交结其他国家使节,搜集或出资购买书籍,特别是他们将学习、了解的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从而更增加了盛唐气象的国际色彩。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二 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玻利瓦尔研究者比拉认为:“近代法国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给了他以最坚实的文化知识。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玻利瓦尔访问意大利期间,到蒙特萨克罗远足,想到罗马的光辉和贫困,激动得脸色骤变,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可以说,这就是解放者诞生的时刻。
——摘编自[委内瑞拉]奥古斯托·米哈雷斯《解放者》
材料三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入唐留学生增加唐朝国际色彩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罗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受到唐朝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玻利瓦尔的思想来源和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玻利瓦尔作为“解放者”的巨大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4) 简要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应如何发挥留学生归国人才的积极作用。
2019-01-30更新 | 1148次组卷 | 5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重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