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1 . 他是“乐圣”,既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又开浪漫派音乐之先河。他的作品,永远以一个主旋律为中心,表现了悲壮的时代精神。他每一-次的创作,都是对艺术巅峰的一次攀登,“用苦难赢取欢乐”浓缩了他的一生。下列各项中,属于他创作的是
①《春之信念》   ②《胡桃夹子》   ③《第五(命运)交响曲》   ④《第三(英雄)交响曲》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2020-01-09更新 | 1796次组卷 | 12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2 . 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黑人的一种流行音乐。后来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下,从一种被人歧视的低级音乐,走向大众音乐,逐渐成为今天被全世界瞩目并获得全球化发展的音乐形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黑人艰苦潦倒的生活B.黑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性D.反种族歧视是时代主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新冠疫情期间,以音乐闻名的德国出现了另类的“阳台音乐会”,不少人在自家阳台奏响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精髓《欢乐颂》,以音乐的方式展现团结和社区融合的氛围。贝多芬的《欢乐颂》
A.透露出乡村淳朴的田园气息
B.彻底改变了当时流行音乐的形式
C.是第一部明确反映社会题材的作品
D.表达了战胜痛苦后人们的欢乐与喜悦
4 . 1985年,迈克尔·杰克逊等歌星联合演唱《四海一家》,并在英国和美国举行了名为“拯救生命”的大型演唱会,向140多个国家转播,筹集到5000多万美元的善款。这主要体现了
A.各国政府合力解决社会危机B.世界各地区音乐的交流融合
C.科学技术发展促进艺术交流D.团结互助是人类的共有财富
2022-05-29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三5月第三次选考科目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世纪的欧洲音乐呈多元而丰富的发展态势。出现图中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各国
A.各异的文化传统B.国家经济展程度不同
C.意识形态的差异D.处于不同历史阶段
6 .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进入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断的跃升,除了商品贸易,跨国公司开始在世界范围组织生产和销售,各国经济联系愈加紧密……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编自人民日报任理轩《逆全球化违背时代潮流》

材料二   摇滚乐是一种充满律动、充满激情的,与传统音乐表达形式不同的“另类”音乐形式。它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一经产生,便受到青少年群体的热捧,继而风靡世界。原因不仅仅在于其音乐表达形式的新奇,更在于通过音乐在消弭种族、文化隔阂等方面的努力。

——摘自赵凯伦《美国摇滚乐的兴起与演变》

材料三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获益者,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积累了巨额财富,而这些高额的财富收益并来得到平均分配,资本所有者、高技能劳动力是经济全球化无可争议的主要受益者。政府却指责是经济全球化剥夺了本国中下层民众的利益,在政府的煽动下,这些利益受损群体成为逆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主要制定者和操纵者,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受制于这些国际规则,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客观上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

——摘编自张端《逆全球化的实质与中国的对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使历史“成为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摇滚乐风靡世界所体现出的世界文化特征,举例说明20世纪80年代后摇滚巨星“通过音乐在消弭种族、文化隔阂等方面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指出少数发达国家推行“逆全球化”的借口和本质,列举1例“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事件,并概述发展中国家面对“逆全球化”的应对之策。
2021-04-22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他是音乐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他早年由于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因此作品中充满时代精神,蕴含着革命的力量。特别体现这种精神和力量的是“他”的
A.《第三(英雄)交响曲》B.《自由引导人民》
C.《第九(合唱)交响曲》D.《第六(悲怆)交响曲》
8 . 他被称为“歌曲之王”,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的音乐常让人想起贝多芬,却比贝多芬更多地流露出诗人般的气质。他善于把诗歌变成音乐,坚持古典传统严谨的音乐结构原则,又不拘于形式的固定模式,通过“自我感受”的方式,用抒情的格调充满诗意地表现或描绘出来。下列各项中,属于他创作的是
①《春之信念》   ②《胡桃夹子》   ③《野玫瑰》   ④《蓝色多瑙河》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2021-05-15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协作体2021届高三5月统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在一个客厅,而贝多芬(1770—1827)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的确立
B.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
C.民主平等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D.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9-02-13更新 | 36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届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10 . 【加试题】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激烈的碰撞激发出强烈要求摆脱外来控制的民族意识,并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呈现各自的表达。下列各项中表达这种意识的有
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③拜伦《唐璜》
④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