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公元前5—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政治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试扼要指出双方在改革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结果上的不同之处?
(2)分别说出中国和希腊雅典所进行改革的性质。
(3)希腊改革家们因政绩显赫而流芳百世,但中国改革家商鞅等人却惨遭不幸,导致中国改革家不幸命运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改革家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2021-04-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
材料一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二

材料三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
(2)你认为材料三、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2016-11-21更新 | 7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二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是那些既有势力又富豪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自议新法……言不可行者,司马光也。”熙宁二年,保守分子唐介“数与安石争论”,“御使中丞吕海论安石过失十事”。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材料一梭伦的自白中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
(2)材料二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3)据材料三,分析司马光、唐介等的相同基本主张及持这一主张的原因。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假如你是一位改革家,你如何将改革坚持下去?
2016-11-21更新 | 8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雅典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2)结合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实行不同政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获得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
——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材料二   在王安石建议之下设立了一个叫做“明法”的新科,考试科目是律令、《刑统》大义和断案。……凡应“明法”考试而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当中,其名次且列在及第进士之上。到十六年后,保守派的首脑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在科举方面首先废除了明法新科。
——邓广拓《王安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施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设立明法科的直接意图。依据材料概要分析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西方纪传体之父普鲁塔克的著作里,记载了古希腊时代和斯巴达城邦的一位改革者——吕库古(Lycurgus),他制定的法律给斯巴达带来了长期的稳定和强盛。
材料 在吕库古之前,斯巴达内政摇摆不定,时而依附国王,倾向僭主政治;时而随和大众,拥护民主政体。他选择二十八名六十岁以上的有声望的人组成了元老院,作为国家这条船上的一种压舱物,需要抑制民主政体时,元老总是站在国王一边;相反,要反对僭主政治的侵凌时,他们又总是支援人民的行动。他说服了同胞将所有的土地变成了一整块,让每个斯巴达人拥有完全相同数量的土地和奴隶,而斯巴达公民本身完全脱离劳动,他认为完全平等的共同拥有城邦的财富,人就只能单凭美德去赢取超越别人的功名。他还取消了所有的金银货币,规定只准使用铁币,由于铁币易坏且币值极小,偷窃从斯巴达消失了;因为没有金银货币,外国商旅就不再将货物运入斯巴达的港口;外国的学者也不再涉足斯巴达的土地来宣传哲学和诡辩;再没有神汉、妓女、艺人。于是,奢侈的土壤就这么被去除了。吕库古还要公民共进三餐,饮用同样的、指定的食物,使公民们觉得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不能脱离集体。他让斯巴达的母亲们教育幼儿知足常乐、不挑食、不怕黑,孩子一长到七岁,就按照吕库的命令全部由国家收养,编入军队。在这里没有其他城邦少年们习惯的舞蹈、音乐、哲学,他们只遵从划一的纪律,接受拳击、短剑、矛盾、队列训练,因而渐渐地习惯了彼此一道的服从。读书识字仅学到够用而已。其它一切训练都在于使公民学会服从命令和能征惯战。
在吕库古之后五百年的时间里,斯巴达人一直奉行着他所制定的法律,成为了当时希腊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大城邦。其最著名的名言是:“斯巴达人从来不问敌人的数量,只问敌人的方向”
——摘编自普鲁塔克《名人传》
(1)概括吕库古改革的主要内容。
(2)斯巴达和雅典,在希腊古典时代一直是为人们所称道的强大城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各自强大的原因。
2013-05-17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8 . 下列关于公元前7世纪雅典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因上,既有经济的,又有政治的
②方式上,曾经出现过暴力冲突
③二者的斗争直接促成了梭伦的改革
④梭伦改革一举消除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