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魏孝文帝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某同学笔记上出现下表,他记录的是
颁布新法改革旧制
政治迁都洛阳官制汉化
社会奖励通婚改姓氏、禁胡服
文化礼乐祭孔禁胡语

A.平王东迁B.光武中兴C.诸葛亮治蜀D.孝文帝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诸侯畏惧”的局面。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商鞅变法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4 . 北魏政权将本国置于夏、殷、周、两汉、魏晋之后的历史系列中探讨史体的发展与继承问题,认为“光宅中土”的本国之国史,应采用汉代创立的纪传体。这一做法
A.说明北魏政权实为汉族政权B.反映出北魏已经统一了全国
C.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D.是当时民族交融的典型例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颁布了系列改革法令,如禁穿胡服,改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并亲自主持“定姓族”的工作;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禁止人们说鲜卑语等。上述举措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①改变了鲜卑族旧有风俗习惯   ②缓解了民族矛盾巩固了统治
③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   ④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针对于此,孝文帝
A.行租庸调制B.推行均田制C.致力迁都洛阳D.大力革新吏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材料中“露田”和“桑田”的来源是(     
A.政府掌握的土地B.地主原有的土地C.农民开垦的土地D.地主兼并的土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孝文帝时大多数人主张迁都比洛阳富裕的邺城(今河北临漳),而孝文帝却选择“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的洛阳。这一做法旨在
A.保障北魏政权粮食供应B.更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C.缓解鲜卑贵族内部矛盾D.完成南下伐齐统一的大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一次历史课后,刘敏对陆莹说:“按今天课上讲的,你可能应该叫步六孤莹。”陆莹回敬道:“那你就叫独孤敏。”这次历史课讲的内容应该是
A.诸侯争霸B.北魏孝文帝改革C.秦灭六国D.江南开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