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     
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
2022-10-07更新 | 3817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禄胥吏”是“熙宁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仓法关联配套,在加俸养廉的同时,对贪渎的行为进行打击控制。在神宗朝之前,胥吏中多数毫无俸禄可言。王安石指出,在旧的财政体系中,大量管理成本和注意力被用于“生事以取赂养吏人”,这样不但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产生大量无益全局,却方便胥吏从中牟利的事务,使信息壅蔽、事项丛脞,反而妨碍机务。另一方面,又会出现“近则太详,远则太略”的弊端,因为远事无利可图,而近事却方便套取贿赂。决定对仓库管理及诸司吏员公人增加薪俸,而约之以严刑峻法:“乞取有少多,致罪当有轻重。今一钱以上,论以一法,恐未善。又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宜岁增至一万八千九百缗。在京应千仓界人如因仓事取受粮纲及请人钱物,并诸司公人取受应千仓界并粮纲钱物总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其过致并与者,减首罪二等。若许赃未受,其取与过致人,各减本罪一等。已上人,仍亦许陈首免罪、给赏。”

——摘编自雷博俞菁慧《北宋熙丰时期养育与约束并重的吏治体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意义。
2022-07-12更新 | 75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地广人稀,荒地比较多,商鞅把奖励开垦荒地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法令规定:“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还规定商人必须向官府登记各种奴隶的名字和数目,以便官府摊派徭役;提高市上酒肉的税额,要让税额比成本高十倍;加重关卡和市场上的商品税,不准私自贩卖粮食。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材料二   熙宁二年九月,北宋政府推出青苗法。各地方政府于每年正月和五月两次贷钱谷给农村主户,按户等高低规定借贷数目。半年为限,取息二分,远低于民间借贷利息。十一月,推出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地居民照户等高下分派。凡单靠民力不能兴修的,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五年三月,又推出市易法。由政府拨出资金100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商贩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即可成批赊购政府仓库里的某种货物到各处销售,半年出息一分。后来推广到其他地方。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的异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安石变法时期,免去东京各商铺承担供应官府需求的任务,改为缴纳“免行钱”,由官府用以购买所需物品。该项举措
A.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B.可防止市场物价波动
C.体现了重农抑商原则D.杜绝了地方官吏腐败
6 . 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
A.托古改制的策略B.恢复周制的意志
C.尊崇儒学的思想D.继承传统的决心
2021-05-05更新 | 1008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认为:“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基于这种理念,王安石非常重视学校培养人才的作用。王安石执政后便进行了学校制度改革。太学是北宋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学府,但存在着诸多弊端,实际上成为品官子弟的“寄应之所”,所培养的人才往往名不副实。王安石创“太学三舍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教员方面,除主管官员外,太学设置直讲十名,每两人主讲一经,根据所教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经术学问的进步或后退人数的多寡,来评定他们的教学成绩,“教导有方”者给予提升,而“职事不修”者则予以贬黜。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将自己主持撰写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1071年,神宗下诏置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学,辟选“经术行谊”之上者为学官,还规定每州给田十顷为学粮保证办学经费。总之,这一时期,学校改革既为变法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学校制度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学校制度改革的影响。
8 . 学者黄仁宇在谈到王安石变法时说:“新法之重点,无非加速金融经济,使财政商业化……王安石新法用经济最前进的部门做财政的基础,技术上不能与大多数的小自耕农的低层机构融合,所以收效甚微。”据此可知,黄仁宇意在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B.变法指导思想背离统治需要
C.忽视了客观经济基础D.组织变法的机构不够健全
2021-01-22更新 | 541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役法改革在熙宁二年已提到议事日程,于熙宁四年十月正式颁行。《宋史·神宗二》载:“差役法,使民出钱役。”其内容《宋史·食货上五》载:“募法,三人相任,衙前仍供物产为抵。弓手试武艺,典吏试书计。以三年或二年乃更。为法既具,揭示一月,民无异辞,著为令。令下,募者执役,被差者得散去。……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敷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雇直既已用足,又率其数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阁,虽增毋得过二分,谓之免役宽剩钱。”诚然,实行免役法亦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意图,如征收免役宽剩钱,且不说制度本身的优劣,就其所带来的弊病而言,免役法比之差役法要小得多。就连对新法颇有异议的苏轼,在役法改革上也倾向于以募役取代差役,不同意司马光元祐年间废除慕役复行差役的做法。

——摘编自傅允生《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石青苗法与免役法再评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免役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免役法作用。
2021-01-19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王安石认为财政困难的症结不在于官吏之多和傣禄之厚,理财应“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以此为指导,他在改革中
A.大幅缩减官员俸禄B.集中力量整顿吏治
C.拨款从事商业经营D.废除原有的募兵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