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0 题号:123157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认为:“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基于这种理念,王安石非常重视学校培养人才的作用。王安石执政后便进行了学校制度改革。太学是北宋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学府,但存在着诸多弊端,实际上成为品官子弟的“寄应之所”,所培养的人才往往名不副实。王安石创“太学三舍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教员方面,除主管官员外,太学设置直讲十名,每两人主讲一经,根据所教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经术学问的进步或后退人数的多寡,来评定他们的教学成绩,“教导有方”者给予提升,而“职事不修”者则予以贬黜。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将自己主持撰写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1071年,神宗下诏置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学,辟选“经术行谊”之上者为学官,还规定每州给田十顷为学粮保证办学经费。总之,这一时期,学校改革既为变法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学校制度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学校制度改革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的障碍。……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

恩格斯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争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强国兼州域,而弱者丧稷

《战国策秦策》

材料四及神宗朝,荆人秉政……国事日非,膏盲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诸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摘自《日知录宋民风俗》

材料五以下是历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说加尔文的主张(与路德教相比)更适应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变法中顽固派反对变法的相同理由。两次变法中的顽固派在阶级本质上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

2016-11-27更新 | 2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宋后期,国势衰微,军费的开支十分庞大,朝廷为了应急,“变法增造金银关子”,以加印纸币的方式掠夺百姓的财富,导致物价飞涨,民生维艰。当时的民众都很期待出现一位中流砥柱式的贤臣,能够稳定住局面。真德秀是最被民众看好的官员,京城因此有民谚曰:“若欲百物贱,直待真直院”,表达了临安百姓对真德秀主政、平抑物价的殷殷期待。不久,真德秀被宋理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让他领导改革。然而,真德秀主政以后,却无视外间物价高昂的现实,没有把民生问题作为首要事务,以解民众之急,而是大力尊崇道学,以倡导“正心诚意”为第一要义,认为道学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他的这一套虚而不实的理论,民众当然不会买账,大失所望的京城百姓,遂在之前的民谚后面加了两句:“吃了西湖水,打作一锅面”,讽刺真德秀身居高位,却分不清什么是当世的要务,做事不切实际,脑子就像一锅煮烂了的面,混乱不堪。

——摘编自《南宋真德秀改革》

(1)依据材料,概括真德秀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真德秀改革被讽为“一锅面”的原因及启示。

2017-10-22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对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个人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材料一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材料二“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王安石

自海通以后,西学东渐,变法维新之说,日腾播于士大夫之口,安石之新法,遂为时论所推重,较之前此称誉安石,如陆象山、颜习斋辈,殆又过之。惟是安石锐意欲行之新法,所为权制兼并,均济贫乏者果与现代之社会政策相吻合乎?

——《王安石政略》序

材料三2016年“五一”小长假,新名词“中国大妈”火了。在华尔街大鳄狂抛黄金之后,忽然杀出一群“中国大妈",他们抛多少,大妈们就买多少,似有扭转世界黄金市场狂跌之势。据统计,金价下跌以来l0天内,大陆投资人“鲸吞”了实物黄金300吨。多空大战中。世界五百强之一的高盛集团率先举手投降。……不少大妈称购买黄金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便宜,二是保值。

——《世界周刊》

材料四勃烈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
1966-19707.8%8.5%
1971-19755.7%7.4%
19764.3%4.4%

(1)依据材料一比较孔子与墨子在理财观上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根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特点。如何理解“安石之新法,遂为时论所推重”,试简析其新法与现在社会的哪些政策和现象相吻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历史上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最早在何时通过哪种渠道进行的,并指出其带来的影响?“中国大妈”能“鲸吞”实物黄金300吨得益于哪些因素?依据材料四从中总结前苏联改革中的弊端。综合以上材料,概述给你带来的启示。

2016-11-27更新 | 9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