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隆庆六年(1572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间担任内阁首辅,曾上奏《辛未会试程策》,阐述他的治国思想,成为其日后在万历年间改革的蓝本。他主张国家治理“随时制宜”,强调为国立政,首要在于“安民”。他既主张皇帝必须重新树立朝廷的权威与君主之威,又强调严厉整肃群臣的贪腐怠政。他主张官员的任用或罢免、奖赏与惩罚,应重视其实才与政绩,不为资历资格所限。对于边患侵扰问题,他提出了加强武备、整顿边防、奖励军功、转弱为强的战略。在张居正着手改革的时代,清除官场积弊,官员怠政、腐败等问题得到改善,使得万历年间的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破格启用大批人才,解决了明朝选拔官员的负面危害,改革卓有成效,促进了“万历中兴”形成。

——摘编自李天石《张居正行政伦理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居正的治国思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初年的赋役制度主要沿袭了前代的赋税制度。在这样的赋役制度下,本应承担较多赋役的地方豪强为了逃避田赋和徭役,便通过勾结地方官员,隐匿人口、伪造文书、修改田则。随着地方贪腐之风日盛,田地被富豪不断兼并,贫苦农民无田却承担重赋,整个国家财政根基受到侵蚀,底层矛盾也不断激化。为应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有:第一,“赋税合并”,即将徭役跟税收合二为一。第二,“摊派到家”,赋税或徭役直接面向人民。第三,“白银征收”,所有的赋税或徭役均以白银的形式由国家接收。第四,“直收直运”,一切金银均由国家派专人收取。一条鞭法推动中国古代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王人骏、赵海月《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明代各种文献,明代财政危机解决方式有二,一是以杨廷和为代表,二是以张居正为代表。

嘉靖初年,杨廷和“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五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到嘉靖八年,大学士李时称国家财政充盈,仅太仓所积“可支数年”。

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以来,赋役征收成为考核重点。万历二年,因张居正的推动,便议定:“除完纳八分……仍照例每年带征二分。”即增加到“十分”才能考满。至万历四年,又规定:“见年应征钱粮完数不及九分,府州县掌印管粮官,照例降调。”进一步推广一条鞭法,加大折银范围和数量,并不断提高折价,其折价与粮价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这种折银方式,政府在田赋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3到4倍财政增量。——摘编自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

——以考成法为中心讨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廷和改革与张居正改革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影响。
2020-07-2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72年明神宗十岁继位,次年改元万历。同年,张居正成为明皇朝最有权势的内阁首辅。史称:“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权势,张居正对明朝旧政积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前五年着重从政治上整顿官府和吏治,后五年重点转向经济改革。为了改变吏治腐败和因循敷衍的官场恶习,张居正创立了“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考成法”规定评判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以“安静宜民者”为上,“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列下考。其方法是逐级考核,包括月考、岁考,建立起严密的考核制度。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条鞭法:将赋役以及土贡方物等杂征皆合并为一项,一律征银,按人丁和田亩分摊;赋役额数以州县为单位,原有赋役额不准减少;赋役额由地方官直接征收。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九个月后,明神宗下诏削去张居正的官秩,并抄了他的家。张居正的改革成果也大多付之东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新政的目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的历史进步性及改革失败的根本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居正及揽大政, 登首辅,概然有任天下之志。十年来海内前清。用李成梁、成继先,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 蛮累世负团者,次第遭将刚平之。力年富国,文仓集可变十年,间寺(具部下设机构)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相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

——摘编自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万历十二年....籍没张居正家,林连颜多,上日:“张居正钳制言官,蔽赛联聪,专权乱政,周上负思,谋四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刚愎自用,成权震主。身死未,通遭剥夺,并籍其家,子补皆不保云。

——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和材料对张居正的评价及依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居正“祸发身后”的原因。
2020-04-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中原金科大联考高三4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考成法”就是考察成效的法规,是由张居正呈请明神宗批准并向全国范围内颁行实施的旨在整顿吏治及各项舞政的一项制度法令。考核方法是逐级考核,具体做法是:各衙门设置三本藉。一本叠记所有来往公文和办理的公务、留为底册;一本交与六部相应的六科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如未按时完成,即由该科具奏请示处理;一本送内阁,以备臣随时查考。随后形成随事考成制度:要求官员遇各章奏必须切实贯彻执行中央攻令,并限期考核、有赏有惩。“若各抚按官奏行事理有嵇迟搁者,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者,科臣举之;六科本具奏有容隐璈蔽者,臣等举之。”这种规定实上形成了内阁监督六科、六科监督六部、六部监督其所属官员及地方官的格局。

——摘编自《张居正考成法被废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括张居正“考成法”的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考成法“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中期以来,贪官污吏不但上蠢国课,下剥贫民,同时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行政能力大为下降。万历初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创立"考成法",主张"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具体办法是,对从中央部、院到地方州县各级衙门所处理的公事,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而立定"程限",并置立"文薄"存照,做到"月有考,岁有稽","误者抵罪",使每件公事都落到实处。为此,张居正又健全六科给事中的职权,以六科督查六部,以六部督查地方藩、泉等司,再以藩、泉两司督查府、州、县官。随着改革的进行,万历初期形成了"一切不敢饰非"的政治局面,所有官员百事惟谨,朝廷政令"虽万里以外,朝下而夕奉行"。同时,由于行政效率提高,各地方官都能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赋税任务。张居正自己评论说,"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创立的"考成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实行"考成法"的影响。

8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为挽救明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针对当时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税减的情况,清丈土地,做到赋役均平,制定了历史上著名的“一条鞭法”,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其主要内容是: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征)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由于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因此,丛弊为之一清,使税赋趋向稳定,农民得以稍安。

——摘编自《中国通史·古代卷》

(1)根据材料归纳“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起,部分清廷重员和封疆大吏将停废科举视为改革科举的主要目标。1903年,张之洞、袁世凯奏请递减科举,因军机大臣王文韶反对而搁浅。同年,吏部尚书张百熙奏请递减科举,获朝廷允准。上谕: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将乡、会试中额及各省学额,按照所陈逐科递减,待各省学堂一律办齐,确有成效,再将科举学额分别停止,以后均归学堂考取,届时候旨遵行。至此清廷正式确立渐废科举之方针。

然而,清廷渐废计划尚未实施,国内外时势急剧变化。面对反清浪潮,清廷内部立宪呼声日益高涨,立完急需新式政治人才。反对停废科举的徐桐、刚毅早已过世,而主张改革科举的荣禄、刘坤一等人受赏识和提拔。1905年,清廷同意袁世凯等人“立停科举,广以学校”的奏请。上谕:着即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摘编自李世愉《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新政时期的科举制改革。
10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禁用金银交易,白银并不是合法货币。但市场经济萌发及扩大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白银货币化进程,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开发满足了对金银的社会需求。与此同时自明初后“百四十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非拨给与王府,则欺隐于猾民”,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明中叶政府的赋役改革,以白银货币手段来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国赋役不均的状况依然严重。

万历初(约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故谓之一条鞭。”改革后“凡百用费,皆取于官银,民间有本户粮差之外,别无徭役,自完本户粮差之外,别无差使,吏胥无所用其苛求,而民相安于无忧矣”。也实现“从古代赋役国家到近代赋税国家的转变。”

——摘编自万明《传统国家近代转型的开端:张居正改革新论》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