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唐朝实施两税法以来,以资产为主要征税标准的税制逐步建立。南宋初,南方农业的发展还不足以支撑政府的开支。为此,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于是最早的土地赋税造册制度出现。明太祖也深谙土地赋税管理的重要性,从建国初即命各州县分区着手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列入《黄册》即户口册,详细登记各地居民的丁口和产业情况,每年审查一次。洪武二十年进而编制《鱼鳞图册》,图册有分图和总图,分图以田块为单元编号,每张分图上绘有田块形状草图,旁注坐落、面积、四至、地形及土质等级,登记的项目相当完备。总图由各分图田块组成,各田块栉比排列,看似鱼鳞,故称《鱼麟图册》。鱼麟图册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的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是地政管理史上的巨大进步。

—据相关资料改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建立土地赋税管理制度的背景并概括鱼麟图册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代鱼麟图册制度的历史作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史·张居正传》中尚书李日室等如是评价张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材料二   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俭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

—张居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居正的改革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2)张居正生前预料自己的身后毁誉,对此,他报以怎样的态度?

(3)张居正对自己有可能身后毁誉的态度,表明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哪些素质?

2018-09-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1第8课张居正改革同步练习卷

3 . 材料

明代江南官田重赋,是明代经济财政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沉重的负担,迫使农民大批逃亡,国家税源减少,拖欠严重。明中期,周忱被任命为江南巡抚,到任后,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对有才干的官员,则放手提拔使用。共同促成了江南的经济改革。

周忱拉皇帝诏书作大旗,抵制户部的压力,与苏州知府况钟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筹算,对各府的税粮都作了认真调整,仅苏州府即减七十二万石。粮食的运输征解是田赋制度中一个十分困难与棘手的问题。他改变运粮方法,农民既省费用又便利,漕军也得到了实惠。

明代有按田粮随征马草的税目。马草运输比粮食尤难。周忱奏请每束折银三分,缴付南京,由南京就近购买。他把田赋的征收与徭役的支出混合使用的办法,实际上开了赋役合征的先河。周忱亦以善理财赋著称,如《明史·周忱传》指出:“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拖负,忱之力也。”

(1)依据材料,概括周忱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忱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宪宗成化时(1465~1487),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万历元年,他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六部若有容隐欺蔽,则由六科科臣检举,六科若有容隐欺蔽,则由内阁检举。“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它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作用。

5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盐政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明代为保证边饷供应,赈济水旱凶荒,创立盐法开中制,即由商人从内地把粮食运到官方指定地点,然后发给价值相当的勘合(领盐凭证)及盐引(卖盐执照),商人到产盐地取盐后于指定范围经销。开中始于山西。继行于陕西、甘肃等边地。后又推行于内地一些军事重镇。以后,除北方和西北诸边外,云南、贵州、广东、海南、福建、四川等许多地方,皆“召商纳粮开中”。经常性的开中主要是弥补边疆地区军屯之不足。而临时性的开中则依据战事的有无来进行。“商人自募民塞下,得粟以输边”。“兵卒就地受粟,无私籴之扰,不烦转运……胡马不窥于长城。无蹂躏之扰”,“屯田之兴,于斯为盛”。史家赞曰:“商利而民亦利,国足而边亦足,称美善矣。”
——摘编自张家国等《试析明代盐法变迁之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盐法开中制的实施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实行盐法开中制的作用。
2017-09-0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公元780年, 唐朝推行两税法: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凡鳏寡孤独不济者,可以免税。
材料二公元1581年,明朝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即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材料三清初推行的摊丁入亩规定: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即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
(1) 简要分析三次改革的共同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综评这三次重大的赋税改革。
2018-03-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四中、鹰潭一中等重点中学盟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在经济方面改革赋役制度,于万历九年(1581年)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与原来的赋役制度相比,一条鞭法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首先,赋役合并征收。即“总括一州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明初的赋役制度,在田赋方面有夏税,有秋粮;在役法方面,有里甲,有均徭,有杂役,而且役目繁多;还有土贡方物等的征派。一条鞭法除繁趋简,使民人易于知晓,“里胥无由飞洒,奸豪无从规避”。
其次,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原来赋与役各有其特定的征派对象,赋由田地出,役向户、丁派。一条鞭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征派办法,将部分徭役负担转嫁到田亩中去。即赋税仍按田亩征收,而徭役则由原来的按户、丁征派,改变为按丁、田征派,所谓“通计一岁共用银若干,照依丁、粮编派”。……即令在人口大量逃亡的情况下,明政府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丁银的收入。同时,这种办法对那些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也可以减少一些负担。
再次,在法定意义上取消力役,实行雇役。……雇役制度的确立,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松弛。
再次,田赋“计亩征银”。赋役征收的货币化,是明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明代后期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赋役银征收由地方官直接办理。这既减少了赋役征收的层次,提高了征收效率。同时也可以使人民在交纳赋役银时少受一层克扣和剥削。
——一魏千志《明清史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一条鞭法推行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一条鞭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卷(文综)

8 .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漕运是利用水道调运漕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明代对漕运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由于运河不通,北运漕粮多取海道。永乐即位以后,迁都北京,罢海运,转河运,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为有潜地区。明初,潜粮无定额,每年多寡不一。成化八年,始定年漕运额为四百万石,这一数额为清初所沿袭。一年一度的潜运往返时间较长,为了不耽误次年漕运,宪宗时,规定各有漕省的漕船必在九月初一以前抵达京师。世宗时,进一步具体规定南方各省漕船的出发和过淮时间。景泰二年设漕运总督,总理漕政,下辖各类漕运官吏和漕司,领十二把总,由十二把总率卫所屯丁分运各有漕地区漕粮。明代漕运,朝廷规定可以附载其他货物,业城镇的兴起。沿途出售。漕运中的这一现象,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并推动一些商业城镇的兴起。

——摘编自《漕运的历史演进与阶段特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漕运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漕运制度改革的影响。

2017-05-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23年,日本藩侯的两个朝贡使团在宁波为入贡资格问题爆发了“争贡之役”,使很多无辜的中国军民被杀或被掳,“浙中大震,倭自是有轻中国心矣。”此后,明嘉靖皇帝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嘉靖帝去世后,隆庆帝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1567,开始调整严禁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政策,宣布解除海禁,改革海外贸易政策,史称“隆庆开关”。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

____________整理自《隆庆开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隆庆开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隆庆开关”的内容和影响
2017-12-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规定,“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这种优免特权,渐渐被滥用……弘治十五年(1502年),会计田土总额比明太祖时期竟减少227956487亩。与此相应,田赋征收也减少了2650091石。明朝原来的田赋征收例以本色(实物)征收,后来因为灾荒而不断改银征收,但白银的收入远远不足以应付财政上的用途。嘉靖以后,出现财政危机。万历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将赋役的各种名目加以简化,合并为一,“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条鞭”,推行于全国。万历十年,史称“帑藏充盈,国最完富”。“量地计丁”的方法,成为清朝“摊丁入地”或“丁随地起”的源头。国家将赋役对象侧重于田地而疏于丁户,又允许“以银代役”,给人民离开土地,提供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张居正推行赋役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