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张居正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616038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公元780年, 唐朝推行两税法: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凡鳏寡孤独不济者,可以免税。
材料二公元1581年,明朝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即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材料三清初推行的摊丁入亩规定: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即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
(1) 简要分析三次改革的共同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综评这三次重大的赋税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起,部分清廷重员和封疆大吏将停废科举视为改革科举的主要目标。1903年,张之洞、袁世凯奏请递减科举,因军机大臣王文韶反对而搁浅。同年,吏部尚书张百熙奏请递减科举,获朝廷允准。上谕: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将乡、会试中额及各省学额,按照所陈逐科递减,待各省学堂一律办齐,确有成效,再将科举学额分别停止,以后均归学堂考取,届时候旨遵行。至此清廷正式确立渐废科举之方针。

然而,清廷渐废计划尚未实施,国内外时势急剧变化。面对反清浪潮,清廷内部立宪呼声日益高涨,立完急需新式政治人才。反对停废科举的徐桐、刚毅早已过世,而主张改革科举的荣禄、刘坤一等人受赏识和提拔。1905年,清廷同意袁世凯等人“立停科举,广以学校”的奏请。上谕:着即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摘编自李世愉《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新政时期的科举制改革。
2018-03-10更新 | 1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张居正堪称大明王朝首屈一指的政治家。在他担任首辅之初,经济凋敝,国库空虚,吏治病败,民生惨淡,国家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面对这样的危局,张居正在李太后的支持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义无反顾的推出额“万历新政”。

所谓“万历新政”,首先在于整顿吏治,实行“考成”制度,淘汰了一大批贪官,昏官和庸官,使官场腐败之风得到抑制,朝廷上下面貌一新。其次是在全国范围内重新丈量田亩,对皇亲国戚、地方豪强大肆兼并土地和偷逃税银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使国家财政逐步好转。三是实行“一条鞭”法,改革国家的税收制度,大大减轻了民间税负,使民众得到休养生息,促进了经济稳步发反展。

然而,这样的升平景象仅仅维持了十年,随着张居正的离世,“万历新政”也嘎然而止,那些反对改革的势力上下勾结,疯狂进行反攻倒算。张居正被抄家,长子被逼死,追随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的大批官员被罢免,诸多改革举措被否定,一切似乎都回到过去,大明王朝至此走上彻底衰败的道路。

——摘编自白寿彝上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历新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万历新政”为什么失败?

2017-05-08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明朝张居正曾任内阁首辅,他主导了全面的变法革新。在用人方面,张居正提出“当视其功能,不必问其资格。”他建议三途(指岁贡、荐举、科举三种选拔官吏的途径)并用,并加以实施,提拔了一批非经科举而被士人看不起的官吏。他启用了一批曾被革职处理的官员,如有的官员曾被总督弹劾过,但张居正认为其“精心计,深倚任之”,用为户部尚书。他认为,或议论“某为新郑(指政敌高拱)之党,不宜留之”,或议论“某为新郑所进,不宜用之”,实在是没有意义的,“一切付之于大公”。

张居正还提出和推行考成法,作为用人制度上的保证。考成法规定各级部门都要“置立文簿,每月终注销”。每事定出完成期限,逐月逐季检查,依次作为考核官员优劣和升降的标准。作为考成法的补助手段,张居正还命制御屏一座,中三扇绘天下疆域,左六扇列文官职名,右六扇列武官职名,将各类职官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名为浮帖,定期写换。其屏设于文华殿克帝进学之所,以便朝夕省览,定夺官员升降。

实行数年后,有的监察官说:“自考成之法一立,数十年废弛丛积之政见此修举”“事权归一,法令易行”。也有人说道:“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成,无所不披靡。”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用人方面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张居正用人方面的看法。

2017-09-08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