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17世纪才常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恩格斯的评论

材料二   加尔文提出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材料三   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采取何种形式?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恩格斯为什么称“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随着欧洲宗教改革的进行,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天主教内部也进行了改革,他们清除内部积弊,强化“异端”裁判所等。天主教内部改革的实质是
A.放松对教徒的管理
B.维护天主教会的统治
C.缓和西欧阶级矛盾
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4 . 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特使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教会阻挠德意志的统一
C.罗马教廷对德意志采取高压政策
D.德意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丁路德国家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君权神授”说,认为君主的权力是神授的,而教皇的权力是人为的,是不合法的,神授的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他呼吁世俗的政府应义不容辞承担起改革教会的责任,割断与教廷的一切联系,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廉俭教会求政教分离。加尔文虽然主张政教合一,但也认为君权神授,也提出要建立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求建立共和化、民主化的教会组织——长老制教会,这些思想都是资产阶级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


(1)根据材料比较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在宗教改革思想方面的异同之处。
(2)结合材料,回答加尔文主张建立的长老制教会的特点,在欧洲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该教会产生了怎样的意义?
2019-05-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
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B.“什一税”的大量征收
C.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
D.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C.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D.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8 . 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A.因行称义B.等价交换
C.信仰得救D.教随国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始写小册子,包括《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掳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这事之后,使得教皇大怒!教皇将路德事件在枢机会议上提出来,经过深长讨论之后,在15206月对路德颁布诏谕,正式宣判路德,并且限定他在六十天内悔过自新,否则就要遭到开除教籍的处分。

材料二   路德在还没有得到罗马当局的这种决定之前,曾写信给朋友说:“我已经痛下决心,无论罗马当局如何处理,我都满不在乎了。”这段时间内,他所散布的著作和言论中,声明他的理论是:教友一律平等;人人可以当祭司;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皇帝和王侯比教宗更有召集大公会议的权力,等等。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引起“教皇大怒”的原因有哪些?
(2)面对来自天主教会的压力,概括材料二中路德的态度与主张。(不得抄袭原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古板遵守教会教条,不在于本人善行多少,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

材料三: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四:


(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分析,路德倡导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该观点主要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简要列举马丁·路德其他的宗教改革主张。
(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
(4)材料四中两位人物领导的运动对欧洲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06-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