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C.农民可以通过高额赎金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
2022-12-13更新 | 18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18世纪末,俄国国内市场的粮食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而上升。19世纪中叶,俄国市场上的粮食有90%来自地主的庄园。列宁对此评价道:“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对列宁所说的“生产”起推动作用的是
A.市场和工业生产的发展B.俄国的农奴人口比重大
C.农奴获得法律上的自由D.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加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三   1989年共产主义制度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崩溃,当然还有东德——它以并入联邦德国而整体消失……一度令人畏惧的柏林墙被敲成一片片碎片做了纪念品。1991年12月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镰刀锤子的苏联红旗徐徐降下,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

——据《俄罗斯史》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0-07-09更新 | 4945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仿真模拟(四)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道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去了丑。就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 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
2019-12-18更新 | 542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19世纪60年代,一位俄国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这是因为
A.农奴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B.“二一九法令”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
C.司法改革使人民权利获得了法律保障
D.地方自治改革使资产阶级掌握了实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2019-01-30更新 | 131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俄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经过调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彼得一世改革的结果
C.俄国的对外扩张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D.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018-04-10更新 | 13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京城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2016-11-27更新 | 323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郑州一百零六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10 . 一个俄国官员在《1861年2月19日宣言》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A.客观地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2016-11-27更新 | 30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