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治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 道试题
1 . 描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埃及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果时,共同采用的关键词是
A.政治民主B.民族独立C.富国强兵D.近代工业
2021-04-14更新 | 67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北京东城区高三第一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卷
2 . 1633年,德川幕府发布锁国令,规定:“一、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二、出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六、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往例……派遣监视舰船。”据此可知,日本锁国令
A.严禁海外贸易B.基本阻隔了日本民间和外国的往来
C.是为了巩固海防安全D.巩固了封建幕府统治
3 .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工业化建设   ②废除封建制度   ③推行“文明开化”   ④确认土地私有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学制》,明确地宣布要从小学抓起,务期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普及初等国民教育方针。同时阐明:“学问堪称立身之资本,国之所以富强安康,无不缘于世间文明人才艺之巨大发展。而文明之为文明者,实有赖于一般人民之文明。”教育改革的工作计划第一条就是:“务须于小学校方面笃力从事。”与此有关的第二条则为:“务须迅即兴办师表(范)学校。”

材料二 据《学制》规定,下等寻常小学就有十四门课程,其中除语文知识、算数、修身(伦理课)外,还有地理学大意、物理学大意等等。上等寻常小学还要学史学大意、几何学、博物大意、化学大意等等。有的小学还设一两门外语课以及簿记法,天体学知识等等。修身课,以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为基础,还混以日本精神和儒家道德思想。历史课,除讲授日本史外,还讲授中国史和西方史。在每周学时总数中,语文课和算数、理科、地理、历史等合计占93%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治政府实施教育改革的内容。(不得罗列事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影响。
5 .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都面临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文明的发展是由十分之一的独特性和十分之九的移植组成的。实际上,说它是百分之一的独创性和百分之九十九的移植组成的也许更为明确的。

——《近代日本新观》

材料二   康有为维新变法期间的重要著作


序号篇名备注
1《新学伪经考》从经学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展开猛烈的攻击
2《孔子改制考》“六经”皆孔子为托古改制而作,尧、舜等都是孔子改制假托的圣王
3《人类公理》以欧几里德式的几何学证明法构建他的“大同”学说
4《实理公法全书》以亚里士多德的方法来阐述实理。《物质救国论》《金主币救国论》《理财救国论》等篇章,反映了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提出“以工救国”的经济思想
5《日本变政考》 呈奏光绪帝,记述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彼得大帝锐意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历史故事
6《彼得大帝变政纪》


摘编自《康有为全集》


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材料一中近代日本文明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独特”和“移植”体现在哪些方面?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如何通过著作宣传推动戊戌变法的?
2021-02-0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史料价值,是指一定的历史材料对于说明一定的历史现象所具有的价值。阅读材料:

材料一   其守旧之政俗与吾同,故更新之法不能舍日本而有异道······九月二日,东京府开中学校,许华士族庶人入学。十九日布告天下,许庶民称姓氏。自中叶以降,唯士人称姓氏,至商工农不许。至是使民自由,天下众庶皆复姓氏。改革以后,渐消藩阀之势,许庶民车马往来······为士民平等之地。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为了变法图强,康有为曾经研究了一些国家兴亡盛衰的历史,编成几部书稿。其中用力最深、篇幅最大、在变法中影响也最大的当属《日本变政考》。在康有为看来,他编辑这部《日本变政考》,并不是一部普通的历史书稿,而是供皇帝采择实施的变法指南,是实现他的政治主张的重要文献,所以,他不但对明治历史精心地选择剪裁,画龙点睛地加以按语,而且有不少地方改动史实,以突出其政治主张。

——摘编自吕万和《关于康有为的<日本变政考>》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所涉及的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康有为编著《日本变政考》的用意并简析其史料价值。
2021-02-03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深刻改变了日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近代棉纺织品国内总消费情况(单位:千捆)

年度国内总消费
(A+B)
消费来源
国内生产(A)国外输入(B)
1887-1888327(100)58(18)269(82)
1889-1890428(100)178(42)250(58)
1891-1892514(100)374(73)140(27)
1893-1894646(100)527(82)119(18)
1895-1896930(100)812(87)118(13)

注:(   )内的数字为相对于国内总消费的百分比

——(日)高村直助《日本纺织业史序说》

材料二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中的消费来源,概括日本棉纺织品的消费状况。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说明材料三中明治维新“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2021-02-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是1855年德川幕府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
时间措施
1月在江户城的铁炮洲、—桥外等处设置6所军事训练场、讲武场,推广洋式操练法及炮术
3月酝酿建立翻译、讲授西洋著作或外交文书的“洋学所”(10月正式成立)
8月命令各旗本(仅次于将军的高级军官).大名学习洋枪作战阵法,并在江户的汤岛铸烟“制造洋式枪械,以满足装备洋枪队的需要
11月任命积极主张开国的堀田正睦为首席老中(首席执政官),次年又任命堀田为专门处理对外事务的“取圾"(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部长)
12月在长崎创办海军传习所.将吨位为400吨的荷兰军舰“逊宾”号买下,改名“观光”,作为教练舰,并聘请船上的军官、轮机师、水手传授近代海军技术

A.为明治维新的推行创造了条件B.使日本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主要桥梁
C.全面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成就D.表明幕府积极应对欧美列强的侵略
2021-02-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政府为了支付发展资本主义的费用,国家的财源唯靠农民的租税,“政府只得在地税上做文章'。明治政府于18737月颁布《地税改革条例》,……地税改革主要是将过去的实物贡租改为以货币交付地税,由土地所有者缴纳,重新确认土地所有权。明治政府发给土地持有者的券,确认土地归个人私有,并可自由买卖,这样,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土地商品化和租佃契约化确立。

186132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民改革法令草案》,法令包括17个文件,……对于土地,俄国政府这样规定,把全国分为三个地带:非黑土地带主要属于工业区,土地价值不高;黑土地带,地价昂贵;草原地带,地广人稀,以休耕为主。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对于份地不做明确规定,……在非黑土地带和黑土地带,当地主拥有土地只占全部土地的1/3时,即使农民份地没有超过最高标准,地主也有权实行割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农民对份地只有使用权。在不欠债的情况下,农民可以赎买宅园地,赎金额要同地主协商;至于买份地,则必须事先取得地主同意,赎金一般远远超过土地价格。

——摘编自余龙生、周振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材料二   在俄国,“要剥夺农民,不必像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那样,把他们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同样也不必用命令来消灭公有制。请你们试一试,超过一定的限度从农民那里夺取他们的农业劳动产品,那么,尽管你们用宪兵和军队,也不能把他们束缚在他们的土地上!

——马克思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土地改革措施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人类起源是多源还是一源,尚难定论,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无可置疑地是多线条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并不排斥其他文明的发展,也不必然地以其他文明的衰亡为前提,相反,各种文明的发展可以是并行不悖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结果,不管主观上的意愿如何,每一种类型的文明都会从其他文明中吸取养分,同时,也会给其他文明不同程度的影响。

——摘编自李忠杰《怎样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