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治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 道试题
1 . 1869〜1872年,日本取消人口迁徙和职业选择限制以及贱民身份,允许未任官职的华族和士族从事农工商业。上述措施
A.培植了军国主义B.加速了日本传统体制的瓦解
C.强化了中央集权D.扩大了倒幕运动的群众基础
2020-07-2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自古以来,日本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近代,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学习中发展成为亚洲强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后发展国家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源于西方先发展国家的制度的大规模移植,明治维新就是最初的、也是最典型的例证。但是,日本在制度移植的过程中,抱有明确的选择意识,在元制度选择上规避宪政民主制度或仅在形式上模仿,而对其他技术性、效率性制度则大力移植。日本在明治维新开始后翌年即开始了制度移植,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移植的力度越大.以至于日本资本主义可称得上是一种“移植资本主义”。

——莽景石《明治维新:元制度与派生制度的非均衡演进及其对日本工业化的影响》

材料二   1881年11月,太政官大书记官井上毅进呈《人心教导意见书》,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德国学等。明治政府及时调整政策,至此,政策基调转为“兴汉学”和“学德国”,这成为维新成功的关键举措。

——宋成有《明治维新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日本资本主义可称得上是一种‘移植资本主义'”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政策基调转为“学德国”后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日本“学习”的认识。
2020-07-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3 . 教育改革在明治维新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随着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运动,教育改革开始了。1871年增设文部省,颁布《学制》和《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所必需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观念,参照法美两国教育体制,全国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统一的学校体制。但由于政府有关人员急于求成和缺乏经验。而过于强调集中和划一,忽略了国家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等现状,因此,政府1879年废止《学制》,代之以《教育令》,改变管理上过于集中的弊端,实行地方管理,规定凡有私立小学的地方,不再设立公立小学,减轻国家负担。1880年,针对《教育令》颁布后又出现的地方自治体效率很低等弊端,颁布《修正教育令》,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学校的监督权力,强调国民义务教育,将修身课列为首位,加强德育教育,即忠君爱国教育。《修正教育令》的颁布,表明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开始走向保守。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其目的。
(2)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并谈谈日本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2020-07-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大久保利通指出:“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的主旨是
A.必须尊重民众力量B.要求政府推动实业
C.勉励民间创办实业D.推动建立民主政体
5 . 从1880年11月起,明治政府决定将军工、铸币、通讯、铁道、印刷等特殊部门以外的官营企业,廉价处理给三井、三菱、川崎、古河等特权大资本家。明治政府的这一举措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四民平等
C.学习西方文化D.加速工业化进程
6 . 在19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土耳其、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为此,各国都进行了以西方为样板的近代化改革。这说明
A.工业文明向落后区域扩展B.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
C.西方国家的中心地位巩固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7 . 主题一: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材料1   拿破仑远征埃及,除军队外还带上了由数百名学者、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科学考察团。这些人不久后发现并解读了罗塞塔石碑和碑文,埃及人对自己祖先曾创造的辉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自豪感,由此萌发了民族的觉醒。在登陆埃及后不久,由于通往法国本土的后勤供应被完全切断,远征军必须在埃及建立全套的军事供应系统。于是,面包房、风车磨房、啤酒厂、铸造厂等相继建立,这不异于将19世纪初欧洲若干先进的工厂和作坊在埃及重造起来。穆罕默德·阿里自幼生活在东南欧的希腊,青年时期从事烟草生意,与法国商人兼驻卡瓦拉领事利昂来往甚多,由此了解到许多法国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才能自立于世界。


(1)根据材料1,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因素。

材料2   



(2)根据材料2,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并分别说明其历史影响。

材料3 康有为试图以《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重塑孔子形象,以树立其变法的理论依据。但其考证牵强附会,结论简单粗陋,使很多倾向于变法的开明人士都无法容忍。康有为认为,举办各项改革措施,共需用银六亿两。在“快变、大变与全变”的战略影响下,光绪皇帝在一百零三天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变法的策划者们要求在当年就把全国的生童试改为策论考试,没有给考生做准备的时间。鉴于慈禧和光绪帝的矛盾,有人主张“调和两宫”,但康有为却力主“尊君权之道,非去太后不可。”


(3)结合材料3,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0-07-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该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行使立法权”、“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执行”、“统率陆海军”。由此可以看出,该宪法
①弘扬资产阶级民主   ②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③突出强调天皇权力   ④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0-07-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农村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

材料一   幕府政权被推翻后,明治政府首先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因为以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封建贡赋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新政权急需充足的国家财政收入支持,而那个时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租税。

材料二   1874年其耕地面积为41298万町步,1880年增加到450万町步,1890年增到50298万町步……1880年,每公顷稻田的平均产量为18497公斤,至1910年提高到23914公斤,提高了293%。每公倾麦田的平均产量从1878年的8589公斤,增加到1910年的14639公斤,增长704%……由于地税和地租太重,造成农民贫困,限制了他们的购买能力,使得日本国内市场比较狭小……对日本日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均摘编自陈新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初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举措及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农业改革成效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改革对“日本日后经济和政治”的深远影响。
2020-07-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10 . 明治维新时期的“文明开化政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文明开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面对外来压力,由明治精英倡导、明治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举措及革新运动。这场“文明开化”运动,可谓保持了幕末改革派的“和魂洋才”的“初心”,建构起了双层文明结构。明治政府积极引进西方工业技术,武装日本近代国家“机器”,但在国家意识形态表征到处理民族、国家关系上,一味宣扬自身的国家利益,行侵略扩张之实。

——摘编自李妹蓓《“文明开化”政策与明治日本国家“文明体”建构特点》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开化”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实质
(2)据材料说明你对“双层文明结构”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的局限性。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