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材料二 假如工人有了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意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的分配他们创造的财富。所以,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
——英国宪章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30年代英国激进分子掀起的政治运动,概述其影响如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目的,分析其进步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有学者提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3 . 克伦威尔原先是一位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后来成为了英国的军事独裁者,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曲折中逐步前进
B.克伦威尔已经蜕化为一位封建势力的代言人
C.启蒙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在逐渐消退
D.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依然有浓厚的封建残余思想
4 .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或借债;任何人如未被指出其罪状,不得加以逮捕;任何人如无法庭判决,不得被剥夺财产;不得强占民房驻兵;在和平时期不能用军事法对公民进行审判。
——《权利请愿书》(1628年)
材料二       《权利请愿书》由于一项非法宣言而遭毁坏,……只能说明:在法律和自由已经严肃而明确地宣示之后,那些大臣们依然飞扬跋扈,竟敢破坏王国的法律和压制王国的自由。……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由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宣布这一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分析《权利请愿书》提出的背景及国王与议会斗争的实质。
(2)材料一、材料二有何共同点?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其进步之处体现在哪里?
2015-06-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南平高三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5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215年,英王约翰同贵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辩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议会改革,逐步扩大了男子的选举权,却对妇女的权利不屑一顾。在英国,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根植于习惯法中。一旦婚姻关系确立,则男女双方的权利合二为一,实属男性主导。英国男人的傲慢使妇女选举权被长期搁置。甚至宪章运动也成为了“男人的事业”——妇女的选举权没有被提上日程。宪章运动中,尽管某些妇女政治团体也开展了活动,但她们的声音被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的声浪所淹没。
——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
(1)根据材料一,总结英国的人权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英国为什么“对妇女的权利不屑一顾”?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人权发展的看法。
2014-06-12更新 | 7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卷
6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
(1)分析上述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材料一、二都提到“上帝”,试分析其各自的意图?
(2)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7 . “宗教改革以来的社会化潮流也使新教各派积极从事社会文化活动,参与社会改革,把建立人道主义社会秩序作为教会的神圣职责”。能够论证该观点的史实有
A.马可·波罗介绍了东方文明B.利玛窦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C.克伦威尔打败王党军队D.19世纪末,传教士在山东的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2010-06-14更新 | 34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