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制约袁世凯的专政,是辛亥革命维护共和和民主的重要目标。合法防止袁世凯专权是南北谈判前后革命党人重要的考量。因此他们希望用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宋教仁因此
A.要求袁世凯赞同共和
B.制定《临时约法》
C.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D.实行责任内阁
2 . 二次革命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排斥异己,建立了完全听命于他的内阁
B.袁世凯搞独裁专制,武力镇压国民党
C.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
D.袁世凯罢免国民党党籍的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
2019-03-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半考历史试卷
3 . 辛亥革命发展到高潮时,不少地区的商人支持革命与共和。当革命党人组织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进行斗争时,商人担心党争的白热化导致战事再起,重演辛亥年间的动荡局面。由此看出当时的商人
A.饱含着救亡图存的动机
B.对政治变革态度相对保守
C.求稳与求变的复杂心态
D.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的保护
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将变法的过程描述为康有为由布衣而卿相的个人发迹史,将清政府陆续推行的新政缩减至康有为主导的“百日维新”,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将政变的原因约化为主维新的光绪和主守旧的慈禧之间的帝后党争。这些观点在现行的叙述中演变为: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主要领袖,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构成的维新派是当时唯一的进步力量,康有为的思想是变法的主导思想,他多年奔走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并最终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于1898年推行了短暂的新政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某班组成了三个兴趣小组对这两个派别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证,结果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


第一组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第二组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第三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1)材料一中梁启超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梁启超这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试简要说明之。
(2)材料二中的三个结论,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简要论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期间,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
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2017-11-12更新 | 330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段祺瑞,北洋时期皖系首领。段祺瑞一生中曾经“三造共和”。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致电清政府吁请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蓄意称帝时,反对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使复辟破产。这并没有改变段祺瑞的本质,1916年至1920年他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独裁者,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20年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进攻皖系,双方混战,皖系败退,段祺瑞下台。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段祺瑞还是中国近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近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摘编自季宇《段祺瑞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段祺瑞“三造共和”的背景和本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一生。
7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主之……公举法: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予以公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皆以叙议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府议员意合,则由府详省;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则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推之,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
——何启、胡启垣:《新政论议》(1895年)
(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