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梁启超曾说:“吾二十年来之生涯,皆政治生涯也。”戊戌变法期间,他积极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他希望袁世凯建立政党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联合蔡锷等将袁世凯推翻,又梦想段祺瑞再造共和,并出任段内阁的财政总长。这反映了梁启超
A.立宪派放弃建立君主立宪制初衷B.梁启超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事业
C.北洋军阀内有维护民主共和势力D.知识分子紧跟时代步伐思想嬗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两天后,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身亡。这折射出当时的国民党
A.从革命斗争向政治建设转型艰辛B.倾向改组为四大阶级的革命联盟
C.仍属于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D.尝试用和平手段逼迫袁世凯退位
3 . 1912年8月,《民权报》副刊《民权画报》刊发同盟会会员赓留的漫画《环游地球》(下图)。作者意在传递的信息是
A.提醒警惕袁世凯的专制企图B.揭示中国宪政之路的艰难
C.表达对封建王朝复辟的担忧D.认识到思想革新更加紧迫
4 . 有学者说:“当1905年9月2日科举制度被宣布废除时,曾经的封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强烈反抗;当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时,相当一部分革命党的组织者却是旧有士绅集团成员;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天下却‘共击之’”。这说明
A.清末民初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
C.中国实行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D.甲午中日战争后民众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4-1925的十余年间,中国先后制订过三部宪法。其中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出台最为迅速,当时的国会在曹锟的贿赂和武力逼迫下,仅用了三次会议即制定通过。这表明当时
A.封建复辟浪潮卷土重来B.宪法地位得到社会认同
C.贪污腐败现象较为严重D.民主宪政思想影响巨大
2017-06-05更新 | 7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17年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6·上海·高考真题
6 . “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竞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2016-11-27更新 | 943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四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试题
7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主之……公举法: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予以公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皆以叙议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府议员意合,则由府详省;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则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推之,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
——何启、胡启垣:《新政论议》(1895年)
(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